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一)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4-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一章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概述 | 第17-23页 |
一、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由来 | 第17-18页 |
二、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三、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分类 | 第20-22页 |
四、 软件服务外包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概况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 第23-25页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内容与强化企业文化教育特殊要求的结合 | 第23页 |
二、 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结合 | 第23-24页 |
三、 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齐抓共管的结合 | 第24页 |
四、 传统教育与校企联合办学教育方式、方法改进创新的结合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 | 第25-34页 |
第一节 教育主体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 第25-26页 |
一、 教育主体的变化 | 第25-26页 |
二、 教育主体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 第26页 |
第二节 职业意识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 第26-29页 |
一、 职业意识的变化 | 第27-29页 |
二、 职业意识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 第29页 |
第三节 管理模式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 管理模式的变化 | 第30-31页 |
二、 管理模式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 第31页 |
第四节 能力要求变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 第31-34页 |
一、 能力要求的变化 | 第32-33页 |
二、 能力要求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 第34-50页 |
第一节 基于系统原理的教育体系构建 | 第34-39页 |
一、 系统原理及其内涵 | 第34-35页 |
二、 教育体系构建中系统原理的适用性分析 | 第35-36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系 | 第36-39页 |
第二节 基于共生理论的师资队伍建设 | 第39-44页 |
一、 共生理论及其内涵 | 第39-40页 |
二、 师资队伍建设中共生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第40-41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师资队伍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保障机制构建 | 第44-50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内涵 | 第44-46页 |
二、 保障机制构建中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 第46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保障机制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