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河道底泥高温烧制陶粒的工艺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5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15-26页 | 1.1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研究背景 | 第16-23页 | 1.2.1河道底泥产生与性质 | 第16页 | 1.2.2国内外河道底泥的处置现状 | 第16-17页 | 1.2.3废弃泥浆产生与性质 | 第17-18页 | 1.2.4印染污泥产生与性质 | 第18页 | 1.2.5污水污泥产生与性质 | 第18-20页 | 1.2.6陶粒的发展及技术研究 | 第20-23页 | 1.3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以及创新点 | 第23-26页 | 1.3.1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1.3.2主要的工作内容 | 第24-25页 | 1.3.3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3页 | 2.1试验材料的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2.2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2.2.1陶粒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2.2.2陶粒颗粒体积密度的测试方法 | 第28页 | 2.2.3陶粒吸水率的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2.4陶粒抗压强度的测试方法 | 第29-30页 | 2.2.5混料塑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 第30-31页 | 2.3原料性质的表征 | 第31-32页 | 2.3.1热分析(TG) | 第31页 | 2.3.2荧光光谱(XRF)分析 | 第31页 | 2.3.3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1-32页 | 2.3.4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32页 | 2.4实验所用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第三章原料及混料的塑性分析 | 第33-47页 | 3.1原材料的塑性分析 | 第33-38页 | 3.1.1河道底泥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33-35页 | 3.1.2黏土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35-36页 | 3.1.3废弃泥浆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36-37页 | 3.1.4污泥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37-38页 | 3.2混合料的塑性分析 | 第38-44页 | 3.2.1混料体系塑性指数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2.2二元混料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39-42页 | 3.2.3三元混料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42-43页 | 3.2.4四元混料的塑性指数分析 | 第43-44页 | 3.3混料塑性指数综合分析 | 第44-45页 | 3.4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河道底泥烧制陶粒的小试研究 | 第47-64页 | 4.1利用热力学分析确定烧制条件范围 | 第47-49页 | 4.1.1主要原材料的热力学分析 | 第47-48页 | 4.1.2升温速率的热力学分析 | 第48-49页 | 4.2开展混料预实验确定配比范围 | 第49-52页 | 4.2.1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 | 第49-50页 | 4.2.2混料试烧实验 | 第50-52页 | 4.3正交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52-57页 | 4.3.1正交实验方案 | 第52页 | 4.3.2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7页 | 4.4各工艺参数对陶粒性能影响 | 第57-62页 | 4.4.1煅烧温度的确定及对陶粒性能影响 | 第57-58页 | 4.4.2最佳物料配比的确定 | 第58-59页 | 4.4.3保温(烧胀)时间的确定及对陶性能影响 | 第59-60页 | 4.4.4升温速率的确定 | 第60-61页 | 4.4.5气体流量的确定 | 第61-62页 | 4.5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河道底泥烧制陶粒的中试研究 | 第64-78页 | 5.1中试研究的工程概况 | 第64页 | 5.2中试研究工艺流程 | 第64-67页 | 5.2.1河道底泥的采集与脱水 | 第64-65页 | 5.2.2河道底泥陶粒中试生产 | 第65-67页 | 5.3中试研究的原料及配比选择 | 第67-72页 | 5.3.1中试研究原料组分 | 第67-68页 | 5.3.2实验分析方法 | 第68-69页 | 5.3.3原料配比和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 第69-72页 | 5.4产品性能检测 | 第72-73页 | 5.5产品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73-75页 | 5.6河道底泥制陶粒产品效益分析 | 第75-77页 | 5.6.1技术效益分析 | 第75页 | 5.6.2经济效益分析 | 第75-77页 | 5.6.3社会效益分析 | 第77页 | 5.7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结论和展望 | 第78-80页 | 6.1结论 | 第78-79页 | 6.2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 1.作者简介 | 第86页 |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 3.发明专利 | 第86页 | 4.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第86-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
|
|
|
|
论文编号BS4739451,这篇论文共87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30.4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3.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