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31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8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8-20页 |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20-21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21-26页 |
·就业与失业 | 第21-22页 |
·就业促进 | 第22-23页 |
·社区干预 | 第23-24页 |
·社区就业 | 第24-26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30页 |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6-29页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就业促进社区干预理论层面的探讨:基于传统就业理论与政府、市场双重机制的考察 | 第31-50页 |
·西方传统就业理论回顾与分析 | 第31-40页 |
·主张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就业理论 | 第31-34页 |
·主张以政府干预为主的就业理论 | 第34-39页 |
·西方就业理论综述 | 第39-40页 |
·市场和政府双重机制的缺陷分析 | 第40-46页 |
·市场和市场机制的缺陷 | 第40-44页 |
·政府和政府干预的缺陷 | 第44-46页 |
·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一个体制盲区和社区作用的提出 | 第46-49页 |
·一个体制盲区 | 第46-48页 |
·社区作用的提出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中国劳动就业政策发展历程中社区作用的分析 | 第50-82页 |
·政府完全干预的计划就业模式 | 第50-55页 |
·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 | 第50-52页 |
·政府完全干预就业的制度安排及其矛盾 | 第52-55页 |
·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引入 | 第55-65页 |
·转型过程中劳动就业制度的变迁 | 第55-60页 |
·市场机制对劳动就业制度变迁的作用及社区就业的诞生 | 第60-65页 |
·现行中国就业促进体系及其内容 | 第65-75页 |
·基本框架 | 第65-66页 |
·主要内容 | 第66-73页 |
·现行就业促进体系的积极作用 | 第73-75页 |
·现行就业促进体系的问题分析 | 第75-81页 |
·一个地区演绎的现实 | 第75-77页 |
·现实就业问题的逻辑分析 | 第77-80页 |
·对现行就业促进体系的评价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就业促进社区干预机制的独特地位与作用分析 | 第82-106页 |
·社区和社区的作用 | 第82-87页 |
·社区的基本含义 | 第82-84页 |
·社区对就业促进的作用分析 | 第84-87页 |
·中国社区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 第87-91页 |
·中国社区的蓬勃发展 | 第87-90页 |
·我国社区发展与就业促进 | 第90-91页 |
·基于社区干预作用的模型分析 | 第91-101页 |
·模型的基本条件 | 第92-93页 |
·模型的构建 | 第93-99页 |
·模型的启示 | 第99-101页 |
·一个理论框架:政府、市场与社区三元互动关系的建立 | 第101-105页 |
·本章总结 | 第105-106页 |
第五章 就业促进社区干预机制内在作用机理的模型分析 | 第106-135页 |
·"社区就业伦理机制"模型分析 | 第106-116页 |
·伦理和社区就业伦理 | 第106-108页 |
·"社区就业伦理机制"的假设和模型 | 第108-114页 |
·相关假设 | 第108-110页 |
·模型构建 | 第110-111页 |
·有关"诚实劳动"的讨论及其政策含义 | 第111-114页 |
·模型的启示 | 第114-116页 |
·"社区人力资本培育机制"模型分析 | 第116-122页 |
·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培育 | 第116-118页 |
·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第118-122页 |
·"社区生活服务机制"模型分析 | 第122-132页 |
·关于社区生活服务机制的解释 | 第122-124页 |
·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 第124-132页 |
·本章的小结 | 第132-135页 |
第六章 建立就业促进社区干预机制的讨论:目标定位和行为选择 | 第135-155页 |
·对社区干预的再认识 | 第135-137页 |
·社区干预内涵的延伸 | 第135-137页 |
·社区干预的功能特点 | 第137页 |
·社区干预的目标定位:帮助性就业 | 第137-141页 |
·帮助性就业释义 | 第138页 |
·帮助性就业的定位分析 | 第138-141页 |
·社区干预的范围和内容 | 第141-144页 |
·社区干预的范围 | 第141页 |
·社区干预的内容 | 第141-144页 |
·社区干预的策略和方法 | 第144-148页 |
·社区干预的策略分析 | 第144-145页 |
·社区干预的多策略运用 | 第145-148页 |
·社区干预的途径和行为选择 | 第148-154页 |
·社区干预和社区内干预 | 第148页 |
·社区干预的行为选择 | 第148-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5页 |
第七章 就业促进社区干预案例剖析:实践与经验验证 | 第155-175页 |
·城市社区失业状况调查分析 | 第155-164页 |
·五角场镇社区简介 | 第155页 |
·五角场镇社区失业调查描述性统计 | 第155-164页 |
·城市社区就业促进举措及存在的问题 | 第164-170页 |
·五角场镇社区就业促进的主要举措 | 第165-166页 |
·五角场镇社区就业促进的问题剖析 | 第166-170页 |
·完善和创新:建立就业促进社区干预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170-175页 |
·完善社区干预功能的对策建议 | 第171-173页 |
·完善社区内干预功能的对策建议 | 第173-175页 |
第八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175-179页 |
·主要研究发现 | 第175-177页 |
·研究展望 | 第177-178页 |
·本章小结 | 第178-179页 |
附录:五角场镇社区就业专项调查 | 第179-18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5-196页 |
后记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