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经发挥》的源流考究及其学术价值 |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一代针灸巨擘—滑寿 | 第13-25页 | 一、滑寿生平生卒年及籍贯考 | 第13-14页 | 1、仙风道骨,自号撄宁 | 第13页 | 2、源刘改滑,世乱易姓 | 第13-14页 | 二、滑寿生平考 | 第14-16页 | 1、少年学儒,博通经史 | 第14页 | 2、中年悟道,撄宁恬淡 | 第14-16页 | 三、滑寿著作考 | 第16页 | 四、滑寿师承考 | 第16-18页 | 五、滑寿学术成就考 | 第18-25页 | 1、类编素问,校释难经 | 第18-20页 | 2、重视脉学,六脉为纲 | 第20-22页 | 3、阳气为重,善用温法 | 第22页 | 4、明察秋毫,首创“滑氏斑” | 第22-24页 | 5、撰写《发挥》,百废俱兴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十四经发挥》源流考 | 第25-36页 | 一、《十四经发挥》形成的背景 | 第25-26页 | 二、《十四经发挥》版本考 | 第26-28页 | 三、《十四经发挥》的学术特点 | 第28-32页 | 1、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 第28-29页 | 2、天地子午,人身任督 | 第29-30页 | 3、图文并茂,辞旨简严 | 第30页 | 4、循经列穴,归纳类比 | 第30-32页 | 四、《十四经发挥》对针灸经络学说的贡献 | 第32-34页 | 1、明确指出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 第32页 | 2、任、督二脉的功能概括 | 第32-33页 | 3、丰富了奇经八脉理论 | 第33-34页 | 4、对当时与后世的学术影响 | 第34页 | 五、《十四经发挥》的传播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十四经的研究进展 | 第36-42页 | 一、是是非非十四经 | 第36-39页 | 1、十四经是一个整体 | 第36-38页 | 2、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 | 第38-39页 | 二、经络与经穴的可视化研究 | 第39-42页 | 1、关于十四经的显像研究 | 第39-40页 | 2、四肢穴位显像研究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十四经的临床实践与指导 | 第42-57页 | 一、十二正经配穴规律考 | 第42-43页 | 二、奇经八脉的针灸应用考 | 第43-57页 | 1、奇经八脉的概念 | 第43-45页 | 2、奇经八脉的临床应用 | 第45-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