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2章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2-36页 |
2.1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概述 | 第22-24页 |
2.1.1 国防科技工业含义 | 第22页 |
2.1.2 国防科技工业构成 | 第22-23页 |
2.1.3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定义 | 第23-24页 |
2.2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2.1 行业背景与信息科技安全现状及问题 | 第24页 |
2.2.2 政治法律与空间科技安全现状及问题 | 第24-25页 |
2.2.3 安全能力与海洋科技安全现状及问题 | 第25页 |
2.2.4 科技实力与生物科技安全现状及问题 | 第25页 |
2.2.5 经济环境与能源科技安全现状及问题 | 第25页 |
2.3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现状 | 第25-30页 |
2.3.1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的主体 | 第25-26页 |
2.3.2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的客体 | 第26页 |
2.3.3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环境 | 第26页 |
2.3.4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组成 | 第26-30页 |
2.4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5页 |
2.4.1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2.4.2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问题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42页 |
3.1 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9页 |
3.1.1 评价方法 | 第36页 |
3.1.2 基于FAHP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9页 |
3.2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第39-41页 |
3.2.1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评价指标层次模型 | 第39页 |
3.2.2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评价——以电子工业为例 | 第42-46页 |
4.1 电子工业科技安全级别测算方法 | 第42页 |
4.2 电子工业科技安全测算 | 第42-44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政策的优化策略 | 第46-54页 |
5.1 树立科技安全观念认清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的重要作用 | 第46-47页 |
5.2 落实保密工作探索良性互动的长效保密管理机制 | 第47页 |
5.3 加强理论建设研究明确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的战略需求 | 第47-48页 |
5.4 遵循发展战略部署建立军民融合国防安全体系 | 第48-49页 |
5.5 深化体制改革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提供根本保障 | 第49-50页 |
5.6 加强人才建设为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提供智力支持 | 第50-51页 |
5.7 巩固国防科技工业水平提供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安全的有力载体 | 第51-52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