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绪论 | 第11-24页 |
1.1引言 | 第11-12页 |
1.2多孔碳材料 | 第12-14页 |
1.2.1多孔碳材料的概述 | 第12页 |
1.2.2多孔碳材料分类与合成 | 第12-14页 |
1.3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 | 第14-15页 |
1.3.1苯并噁嗪 | 第14页 |
1.3.2苯并噁嗪基碳材料 | 第14-15页 |
1.3.3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应用 | 第15页 |
1.4超级电容器 | 第15-19页 |
1.4.1超级电容器构成 | 第15-16页 |
1.4.2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1.4.3多孔碳在超级电容器应用 | 第17-19页 |
1.5锂硫电池 | 第19-21页 |
1.5.1锂硫电池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1.5.2多孔碳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1.6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2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4-30页 |
2.1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2样品的表征 | 第25-27页 |
2.2.1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25页 |
2.2.2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5-26页 |
2.2.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页 |
2.2.4X射线衍射(XRD) | 第26页 |
2.2.5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6页 |
2.2.6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BET)测试 | 第26页 |
2.2.7热重分析(TGA) | 第26-27页 |
2.3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30页 |
2.3.1三电极体系测试 | 第27-28页 |
2.3.2两电极系统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页 |
2.3.3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3苯胺型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 | 第30-53页 |
3.1引言 | 第30页 |
3.2苯胺型苯并噁嗪的合成 | 第30-33页 |
3.2.1苯胺苯酚型苯并噁嗪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2苯胺苯酚型苯并噁嗪的表征与分析 | 第31-32页 |
3.2.3苯胺腰果酚型苯并噁嗪的制备 | 第32页 |
3.2.4苯胺腰果酚型苯并噁嗪的表征与分析 | 第32-33页 |
3.3苯胺型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制备 | 第33-34页 |
3.4材料表征与测试 | 第34页 |
3.5结果与讨论 | 第34-51页 |
3.5.1碳化温度对制备碳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34-39页 |
3.5.2模板剂用量对制备碳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39-42页 |
3.5.3升温速率对制备碳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42-45页 |
3.5.4不同酚源对材料电化学性能影响的探究 | 第45-49页 |
3.5.5器件组装性能测试结果 | 第49-51页 |
3.6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4KH550型苯并噁嗪基碳材料制备及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 | 第53-70页 |
4.1引言 | 第53页 |
4.2KH550型苯并噁嗪的合成与表征 | 第53-55页 |
4.3KH550型苯并噁嗪基碳材料的制备 | 第55页 |
4.4材料测试与表征 | 第55页 |
4.5结果与讨论 | 第55-69页 |
4.5.1碳化温度对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55-61页 |
4.5.2模板剂用量对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61-64页 |
4.5.3升温速率对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影响 | 第64-67页 |
4.5.4器件组装性能测试结果 | 第67-69页 |
4.6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5苯并噁嗪基碳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研究 | 第70-80页 |
5.1引言 | 第70页 |
5.2苯并噁嗪基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70-71页 |
5.3碳材料/硫复合电极的制备 | 第71页 |
5.4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71-78页 |
5.4.1不同碳材料基底复合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对比 | 第71-73页 |
5.4.2不同硫复合量的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对比 | 第73-76页 |
5.4.3KH550-NCM@62.5%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76-78页 |
5.5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6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结论 | 第80-81页 |
6.2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