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绪论 | 第10-23页 |
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的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3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1.3.1NH3-SCR脱硝催化材料低温活性问题 | 第12页 |
1.3.2NH3-SCR脱硝催化材料(锰基)的选择性问题 | 第12-13页 |
1.3.3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硫中毒问题 | 第13-14页 |
1.3.4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碱/碱土及重金属中毒问题 | 第14-16页 |
1.3.5NH3-SCR脱硝催化材料其他物质中毒问题 | 第16页 |
1.3.6NH3-SCR脱硝催化材料(分子筛基)的水热稳定性问题 | 第16-17页 |
1.4NH3-SCR脱硝催化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17-20页 |
1.4.1NH3-SCR脱硝催化材料低温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17-18页 |
1.4.2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硫中毒问题解决方案 | 第18-19页 |
1.4.3NH3-SCR脱硝催化材料碱/碱土、重金属中毒解决方案 | 第19-20页 |
1.5铁基脱硝催化材料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1.6论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2-23页 |
2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 第23-28页 |
2.1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2.1.1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1.2实验气体 | 第24页 |
2.1.3催化材料合成设备 | 第24-25页 |
2.2实验表征方法 | 第25-26页 |
2.2.1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2.2X射线光电子能谱实验 | 第25页 |
2.2.3氮气吸脱附实验测试 | 第25页 |
2.2.4电镜测试分析 | 第25页 |
2.2.5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实验 | 第25-26页 |
2.2.6氢气程序升温反应测试 | 第26页 |
2.2.7原位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实验 | 第26页 |
2.3催化材料脱硝活性评价 | 第26-27页 |
2.4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锰铁复合氧化物基整体式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28-41页 |
3.1引言 | 第28-30页 |
3.2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3.1催化剂结构性质分析 | 第31-33页 |
3.3.2催化剂表面物化性质分析 | 第33-36页 |
3.3.3催化剂反应机理分析 | 第36-38页 |
3.3.4催化剂性能分析 | 第38-39页 |
3.3.5催化反应机理 | 第39-40页 |
3.4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探究Fe-V脱硝催化剂中不同Fe2O3-FeVO4界面的抗钾作用机制 | 第41-52页 |
4.1引言 | 第41-42页 |
4.2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4.3结果与讨论 | 第43-51页 |
4.3.1催化剂活性及抗性分析 | 第43-45页 |
4.3.2催化剂结构性质分析 | 第45-46页 |
4.3.3催化剂钾中毒过程探索 | 第46-47页 |
4.3.4催化剂表面物化性质分析 | 第47-48页 |
4.3.5原位红外吸脱附分析 | 第48-50页 |
4.3.6原位红外暂态分析 | 第50-51页 |
4.4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探究FeVO4/M(M=TiO2、CeO2、Al2O3、SiO2)脱硝催化剂中载体M的作用机制 | 第52-64页 |
5.1引言 | 第52-53页 |
5.2实验部分 | 第53页 |
5.3结果与讨论 | 第53-63页 |
5.3.1催化剂活性及抗性 | 第53-55页 |
5.3.2催化剂的选择性 | 第55-56页 |
5.3.3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56页 |
5.3.4FeVO4/TiO2催化剂的抗硫性能 | 第56-57页 |
5.3.5FeVO4/TiO2催化剂形貌及结构表征 | 第57-59页 |
5.3.6催化剂表面性质分析 | 第59-61页 |
5.3.7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 | 第61-63页 |
5.4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6.2工作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