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中英文对照词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1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设想 | 第1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4页 |
·试验地点与气候条件 | 第12-13页 |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13-1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14页 |
·数据分析 | 第14页 |
·氮(磷、钾)利用效率的计算 | 第1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4-48页 |
·甜玉米氮素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 第14-25页 |
·不同品种产量和氮素积累量的差异 | 第14-15页 |
·不同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 第15-16页 |
·氮素吸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 第16-17页 |
·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分类与评定 | 第17-18页 |
·甜玉米不同阶段氮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 第18-19页 |
·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氮素积累与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关系 | 第19-21页 |
·甜玉米不同品种各生育期氮素分配特点 | 第21-22页 |
·不同品种鲜食期各器官氮素分配量与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关系 | 第22-24页 |
·不同品种鲜食期各器官氮素分配率与产量、氮素利用率的关系 | 第24-25页 |
·甜玉米磷素吸收特性 | 第25-37页 |
·不同品种产量和磷素积累量的差异 | 第25-27页 |
·不同品种磷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 第27-28页 |
·磷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 第28-29页 |
·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分类与评定 | 第29-30页 |
·甜玉米不同品种磷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 第30-31页 |
·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磷素积累与产量和磷利用效率的关系 | 第31-32页 |
·甜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磷素分配状况 | 第32-34页 |
·鲜食期不同品种磷素分配量与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率的关系 | 第34-35页 |
·鲜食期不同品种磷素分配量与产量和磷素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35-37页 |
·甜玉米钾素吸收特性 | 第37-48页 |
·不同品种产量和钾素积累量的差异 | 第37-38页 |
·不同品种钾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 第38-40页 |
·钾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 第40页 |
·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分类与评定 | 第40-41页 |
·甜玉米不同品种钾素积累的基因型差异 | 第41-43页 |
·不同品种各生育阶段钾素积累量与产量和钾素利用率的关系 | 第43-44页 |
·甜玉米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中钾素分配状况 | 第44-45页 |
·鲜食期不同品种各器官钾素分配量与产量、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5-47页 |
·鲜食期不同品种各器官钾素分配率与产量、钾吸收利用的关系 | 第47-48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8-53页 |
·甜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 | 第48-50页 |
·高产甜玉米品种氮磷钾养分积累特性 | 第50-51页 |
·高产甜玉米品种氮磷钾养分分配的特征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表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