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科学解释出发的中西比较及其结论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言 中西比较—一种有意义的对话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科学与科学解释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比较的前提:浅论中国古代是否有科学 | 第10-12页 | 一、对“西方近代科学”标准的质疑 | 第10-11页 | 二、“名实之辩”下的中国古代科学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科学解释:中西科学比较的新向度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观察渗透着理论”—解释的概念框架 | 第14页 | 第二章 近代科学的西方科学解释 | 第14-23页 | 第一节 西方科学解释的标准模型 | 第15-17页 | 一、科学解释的演绎模型— DN模型 | 第16页 | 二、科学解释的概率模型— IS模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对标准模型的“诘难” | 第17-20页 | 一、从逻辑的角度看 | 第18页 | 二、对称性困扰 | 第18-19页 | 三、无须定律解释的实例问题 | 第19页 | 四、统计模型的高概率问题 | 第19-20页 | 第三节 标准模型的条件、本质 | 第20-21页 | 一、标准模型的条件 | 第20-21页 | 二、标准解释模型的本质 | 第21页 | 第四节 标准模型修正后的特点 | 第21-23页 | 一、形式化特征 | 第21-22页 | 二、非形式化特征倾向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科学解释的发掘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典型案例的形式考察 | 第23-27页 | 一、元气说与科学解释 | 第24-25页 | 二、五行说与科学解释 | 第25-26页 | 三、风水堪舆与科学解释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科学解释的一般概括 | 第27-29页 | 一、非形式化特征 | 第27-28页 | 二、解释模式的简单概括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基于科学解释的中西比较 | 第29-42页 | 第一节 中西科学解释比较 | 第29-33页 | 一、演绎与类比特征之比较 | 第29-32页 | 二、语境在中西科学解释中的意义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中西科学解释的“天人分合”比较 | 第33-35页 | 第三节 中西思维模式概括比较 | 第35-37页 | 第四节 现象与本质—科学解释模的提示 | 第37-38页 | 第五节 中西科学的“历史主义”考察 | 第38-42页 | 一、关于“范式”与“不可通约性” | 第38-40页 | 二、对库恩的一点诘难 | 第40-41页 | 三、文化的向度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比较的延伸及其结论 | 第42-54页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解释—“天人合一”倾向的借镜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基于认知科学的深层次辨析 | 第44-46页 | 一、功能主义:进化、结构与环境 | 第44-46页 | 二、中西科学:解释功能与科学深层的相似性 | 第46页 | 第三节 科学理论与理论模型之关系 | 第46-49页 | 一、中西科学解释模型与思想模型 | 第46-47页 | 二、中西科学解释模型与科学理论 | 第47-48页 | 三、理论模型的意义 | 第48-49页 | 第四节 科学解释视域中的“李约瑟难题” | 第49-54页 |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现实意义 | 第49-50页 | 二、“李约瑟难题”的科学解释透析 | 第50-54页 | 注释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
|
|
|
|
论文编号BS1323265,这篇论文共61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1.3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0.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