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32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木质纤维原料 | 第17-20页 |
1.3 纤维素酶 | 第20-25页 |
1.3.1 纤维素酶组成及作用机制 | 第20-22页 |
1.3.2 纤维素酶生产菌种 | 第22-24页 |
1.3.3 纤维素酶应用 | 第24-25页 |
1.4 海洋微生物产纤维素酶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5 纤维素酶分离纯化 | 第26-29页 |
1.6 纤维素酶复配工艺及研究现状 | 第29-31页 |
1.7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第二章 海洋黑曲霉纤维素酶发酵培养基条件优化 | 第32-46页 |
2.1 前言 | 第32页 |
2.2 材料与设备 | 第32-35页 |
2.2.1 微生物菌种 | 第32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2.2.3 发酵培养基 | 第33-34页 |
2.2.4 主要仪器 | 第34-3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5-38页 |
2.3.1 接种与培养 | 第35页 |
2.3.2 实验设计 | 第35-36页 |
2.3.3 纤维素酶的萃取 | 第36页 |
2.3.4 还原糖测定及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36页 |
2.3.5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及BSA标准曲线 | 第36-38页 |
2.3.6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与定义 | 第3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2.4.1 葡萄糖标准曲线和蛋白质标准曲线 | 第38-40页 |
2.4.2 海洋黑曲霉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时间进程 | 第40-41页 |
2.4.3 底物对海洋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和胞外蛋白分泌的影响 | 第41-42页 |
2.4.4 麦麸含量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2.4.5 初始含水量对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 | 第43-44页 |
2.4.6 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时间进程 | 第4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海洋黑曲霉内切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 第46-59页 |
3.1 前言 | 第46页 |
3.2 材料与设备 | 第46-47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46-47页 |
3.2.2 主要设备 | 第4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7-50页 |
3.3.1 纤维素酶的萃取 | 第48页 |
3.3.2 内切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与定义 | 第48页 |
3.3.3 硫酸铵分级沉淀 | 第48页 |
3.3.4 超滤与透析 | 第48-49页 |
3.3.5 DEAE-toyopearl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49页 |
3.3.6 Phenyl Sephadex 6FF疏水作用层析 | 第49-50页 |
3.3.7 SDS-PAGE鉴定 | 第50页 |
3.3.8 内切纤维素酶酶学性质 | 第50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3.4.1 DEAE-toyopearl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内切纤维素酶 | 第50-51页 |
3.4.2 Phenyl Sephadex 6FF疏水作用层析纯化内切纤维素酶 | 第51-52页 |
3.4.3 各步纯化的比活力和纯化倍数 | 第52页 |
3.4.4 SDS-PAGE鉴定 | 第52-53页 |
3.4.5 内切纤维素酶酶学性质 | 第53-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纤维素酶复配及酶学性质 | 第59-71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4.3.1 里氏木霉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 | 第59-60页 |
4.3.2 纤维素酶复配及协同作用 | 第60页 |
4.3.3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 | 第60-61页 |
4.3.4 纤维素酶活测定 | 第61-62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4.4.1 里氏木霉液态发酵产纤维素酶 | 第62页 |
4.4.2 里氏木霉和黑曲霉纤维素酶粗酶液复配及协同作用 | 第62-63页 |
4.4.3 纤维素酶酶学性质 | 第63-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复配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粉 | 第71-80页 |
5.1 前言 | 第71页 |
5.2 材料与设备 | 第71-72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71页 |
5.2.2 实验设备 | 第71-72页 |
5.3 实验方法 | 第72-73页 |
5.3.1 离子色谱分析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及标准曲线绘制 | 第72页 |
5.3.2 稻草粉预处理及其组分测定 | 第72页 |
5.3.3 纤维素酶水解稻草粉 | 第72页 |
5.3.4 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分析鉴定 | 第72-73页 |
5.3.5 离子色谱样品前处理 | 第73页 |
5.3.6 纤维素酶活测定 | 第73页 |
5.4 结果与讨论 | 第73-78页 |
5.4.1 离子色谱葡萄糖和纤维二糖标准曲线 | 第73-74页 |
5.4.2 稀酸预处理对稻草粉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74页 |
5.4.3 复配纤维素酶用量对稻草粉水解的影响 | 第74-75页 |
5.4.4 复配纤维素酶对稻草粉水解产还原糖的影响 | 第75-76页 |
5.4.5 复配纤维素酶酶解稻草粉水解液分析的结果 | 第76-78页 |
5.4.6 复配纤维素酶对稻草粉水解葡萄糖得率的影响 | 第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建议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