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31页 |
1.1 硫属化物的合成方法 | 第9-13页 |
1.1.1 固相合成法 | 第9-10页 |
1.1.2 助熔剂法[1,9-11] | 第10-11页 |
1.1.3 电化学法[13-15] | 第11-13页 |
1.1.4 溶剂热(水热)合成方法 | 第13页 |
1.2 溶剂热(水热)方法及硫属化物的合成 | 第13-16页 |
1.2.1 溶剂热(水热)合成概述[16-31] | 第13-15页 |
1.2.2 硫属化物溶剂热(水热)合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1.3 硫属化物的结构与性质 | 第16-18页 |
1.3.1 硫元素的成键特点及硫属化物 | 第16-17页 |
1.3.2 硫属化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17,32,34,35] | 第17-18页 |
1.4 硫属化物的研究进展 | 第18-28页 |
1.4.1 锡硫属化物 | 第18-20页 |
1.4.2 锗硫属化物 | 第20-22页 |
1.4.3 砷硫属化物 | 第22-24页 |
1.4.4 锑硫属化物 | 第24-26页 |
1.4.5 铟硫属化物 | 第26-28页 |
1.5 本课题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6 本课题所得主要结果 | 第29-31页 |
2 (EnH_2)_2Ge_2S_6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31-41页 |
2.1 前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2页 |
2.2.1 试剂 | 第31页 |
2.2.2 合成方法 | 第31页 |
2.2.3 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31-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2.3.1 合成 | 第32-34页 |
2.3.2 化合物晶体形貌观察(SEM)及能谱分析(ED) | 第34页 |
2.3.3 晶体结构 | 第34-38页 |
2.3.4 红外光谱 | 第38页 |
2.3.5 差热-热重分析(DSC-TGA) | 第38-39页 |
2.3.6 半导体性质 | 第39-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CH_3)_4N]As_3S_5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41-51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试剂 | 第41页 |
3.2.2 化合物的合成 | 第41页 |
3.2.3 仪器及测试条件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9页 |
3.3.1 合成 | 第42页 |
3.3.2 化合物晶体形貌观察(SEM)及能谱分析(ED) | 第42-43页 |
3.3.3 晶体结构 | 第43-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其他硫属化物的溶剂热合成探索 | 第51-63页 |
4.1 前言 | 第51页 |
4.2 Ag-Sb-S-M(K,Rb)体系的合成 | 第51-52页 |
4.2.1 试剂 | 第51页 |
4.2.2 合成 | 第51-52页 |
4.2.3 结果与讨论 | 第52页 |
4.3 Ag-Sn-Se-A(K,Rb,En)体系的合成 | 第52-56页 |
4.3.1 试剂 | 第52页 |
4.3.2 合成 | 第52-54页 |
4.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6页 |
4.4 Cu-Sn-S-M(K,Na)体系的合成 | 第56-60页 |
4.4.1 试剂 | 第56页 |
4.4.2 合成 | 第56-59页 |
4.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0页 |
4.5 Hg(Ag)-In-S-M(Na,K,Rb,Cs)体系的合成 | 第60-61页 |
4.5.1 试剂 | 第60页 |
4.5.2 合成 | 第60-61页 |
4.5.3 结果与讨论 | 第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