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育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中心   广告服务  广告服务   论文搜索  论文搜索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会员专区  会员专区   在线购卡   在线购卡   服务帮助  服务帮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硕士论文  会员专区   博士论文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中心首页--党校经济管理论文--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基于人性”的批判特质
推荐论文
海峡两岸民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破解刍
基于AHP的综合质量评判方法在大
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
贝利历险记》中话语标记
从《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
存在主义视域下贝利·
贝利·芬历险记》中狂欢
基于顺应—关联模式言语幽默研究
一颗永不陨落恒星--从《哈克贝
从目的论角度评析《贝利·芬历
贝利·芬历险记》两中译本语
从文学文体学看《贝利·芬历险
马克·吐温著作《贝利·芬历
巴赫金视角下《贝利·芬历险记
变异翻译个案研究--以《哈克贝
关联理论视角下《贝利·费恩历
 
站内搜索
 
 
科目列表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社会实践 先进教育
伦理道德 艺术理论 环境保护
农村研究 交通相关 烟草论文
电子电气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电影艺术 国学论文 材料工程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
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论文 美术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 班主任
音乐论文 体育论文 劳技论文
自然论文 德育管理 农村教育
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哲学论文 工商管理
证券金融 社会学 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水利论文 园林景观 农林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心理学
公安论文 法学法律 思想汇报
法律文书 总结报告 演讲稿
物业管理 经济学 论文指导
计算机 护理论文 社会调查
军事论文 化工论文 财政税收
保险论文 物流论文 语言教育
教育教学 给水排水 暖通论文
结构论文 综合类别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基于人性”的批判特质

【党校经济管理论文】摘要: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一个未受世俗道德观、名利观污染,天性纯真,热爱自由,关注自我感受的14岁少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人性中最接近自然、最真实、最自我、最无私无畏的特质。通过他的种种历险,作者将他的天真人性与成人世界中虚

摘要: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主人公哈克,是一个未受世俗道德观、名利观污染,天性纯真,热爱自由,关注自我感受的14岁少年,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人性中最接近自然、最真实、最自我、最无私无畏的特质。通过他的种种历险,作者将他的天真人性与成人世界中虚伪、复杂、愚昧、狡诈、自私、残忍的人性相映照,达到了强烈的对比和批判效果。

关键词: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人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6-0266-02
马克吐温被誉为“真正的美国文学之父”、“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我们文学界的林肯”。 海明威说:“一切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一本马克吐温的的著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在它之前或之后都不曾有过和它媲美的作品。”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马克吐温以14岁的少年哈克为主人公,通过他的种种冒险经历展示了当时美国的各种社会现象,如种族压迫、腐朽的宗教、虚伪庸俗的社会风气、拜金主义盛行、江湖骗子猖獗和杀人强盗横行等,透过孩子那纯洁无邪的视角和未被成人世界污染的天性,马克吐温无情揭露和深刻鞭挞了资本主义工业扩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成人世界被名利所扭曲的丑恶人性。“基于人性”成为马克吐温在这部作品中一个标志性的批判特征。马克吐温笔下的少年哈克形象,具有不谙世故名利、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健康活泼、聪明机智、勇敢乐观的真性情,他一方面以坚决的反抗抵御着成人世界消极的教化和浸染,一方面却深谙成人心理,在与成人的交往中游刃有余。马克吐温在哈克的形象上倾注了自己对个性自由解放、人与人之间平等与友爱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对善良美好人性的推崇,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境界的热爱。这种天然纯真的人性与成人世界中虚伪、复杂、愚昧、狡诈、自私、残忍的负面人性形成了强烈反差,达到了异常强烈的批判效果。
一、以平等友爱的人性来批判罪恶的奴隶制
在书中,伪装死亡而逃走的哈克巧遇几乎同时与他逃走的黑奴吉姆,两人从此结伴而行。在之后的一场场历险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白天也好,夜晚也好,有时在月光底下,有时在暴风雨中,我们一起漂流,聊天,唱歌,欢笑。”马克吐温笔下的黑奴吉姆,是一个温柔无私,善良忠厚的人。他非常爱他的老婆和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一家人能团聚。他对哈克非常照顾,“凡是他能想到的对我好的事儿,他都做了,我想到他为人有多好”,其道德水平甚至比那些自诩君子的上等白人还要高。而在哈克出生的蓄奴制的南方,认为白人天生是主人,黑人天生是奴隶,黑人的命运可以由白人任意支配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甚至已潜移默化为社会公认的“良心”,这种“扭曲的良心”时不时地要掀起哈克“包庇黑奴”的罪恶感,使他在社会道德与宗教报应论的谴责中备受煎熬。哈克曾两次下决心要去告发吉姆,但在关键时刻,根植于他心灵深处的友爱之情唤醒了他“真正的良心”,哈克放弃了做“一个男子汉”的“胆量”,甚至甘愿接受“下地狱”的报应,告诉自己“干坏事是我的本性”,从而彻彻底底地与非人道的罪恶的奴隶制决裂。这种呼唤平等友爱的真实人性为哈克罩上了圣洁的光辉,非常令人感动。它超越了阶级和种族的藩篱,摆脱了道德与宗教的束缚,没有功利,没有私欲,向往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无私的爱,使人世间一切的剥削、压迫和不平等都难以自圆其说。
二、以求真求善的人性来批判世人虚伪丑恶的名利观
在第17章中,哈克误闯入葛伦裘福德上校家并得到了这一家人的好意收留。一开始哈克认为,“葛伦裘福德上校是个上等人……他的一家人也是。”但在后来,哈克亲历并听说了葛伦裘福德家族和谢柏逊家族之间血腥的世仇杀戮,更令他觉得“顶顶难受”的是这两个家族的人还荷枪实弹地去听教堂步道――“全是什么兄弟情谊以及这一类乏味的货色”,人们居然还津津乐道地谈“乐善好施啦,上帝普救众生啦”,对所谓宗教美德的追求是那么虚伪,因为它掩藏了背后残忍愚昧的互相杀戮,令人厌恶。哈克发现,“大多数人只有在非上教堂不可的时候才去教堂”,而在教堂“夏天猪就爱躺在木头拼成的地板上,因为那儿凉快”,他认为作为动物的猪反倒活得更单纯真实些。在哈克眼里,那些被视为“上等人”的封建贵族,竭尽全力去维护的所谓家族的荣誉和尊严和个人关于英勇的名声,却源自于那谁也记不起因何而生的世仇,建立在对生命的漠视和摧残上,令人困惑,令人发指!他只是从一个孩子的本能的视角和感觉来观察这一成人世界的现象,――世仇家族的青年男女相爱私奔,本是一桩美事,却成了加剧两家人仇恨并最终毁灭了两家人的导火索。这是何等愚昧、何等可悲的封建残余啊!“从世仇里脱了身,我十分高兴”,“别的地方都窄小憋气,木排却不是这样。”
哈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救了“国王”和“公爵”,后来才发现他们是两个利欲熏心、损人利己的大骗子。他们为掩饰自己狼狈的境遇,竟然恬不知耻地谎称自己是法国王太子和公爵;“国王”到小镇上发表演讲,伪装自己是改邪归正的海盗,骗取好心人的财物;他们打出虚假广告骗人们去看他们糟糕的戏剧表演;当他们冒充死去的彼得的弟弟并预谋骗光其留给侄女的遗产时,装模作样地大哭、祷告,感恩,哈克觉得他“眼泪像撒尿一般地流”,“说得令人作呕”,感到“这么叫人恶心的事,我真没见过”。哈克是一个内心未受到金钱的一丁点污染的人:为避免他那贪婪的酒鬼父亲占有他唯一的财产,他把这六千多元金币都无偿地给了撒切尔法官;他虽然有时撒谎,但那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吉姆,客观上并未伤害任何人。因为他有一颗不贪慕名利的纯洁的心,所以容易看透成人世界追名逐利的种种劣行,也特别珍视人世间的真情。 最终,“国王”和“公爵” 不择手段、虚伪奸诈的丑恶人性终于令哈克忍无可忍,他向彼得的侄女――美丽、善良而有胆识的曼丽吉恩揭露了这场骗局,并开始积极地与这两个骗子作斗争。
三、以热爱自然的人性来批判19世纪中叶美国野蛮残酷、愚昧空虚的社会生活
在这部小说里,马克吐温描绘了一幅19世纪中叶美国的社会生活画卷:哈克的父亲整日酗酒滋事;强盗们在沉船上谋财害命;波格斯被残杀;道貌岸然的撒切尔法官把哈克无偿给他的钱伪饰成子虚乌有的“照顾费”;南方小镇上的人们无所事事,生活无聊空虚;看见金币,“人人像饿肚汉似的望着它们,啧着嘴。”成人世界中被宗教、酒瘾、无知和拜金观扭曲变形的人性是那么复杂、残忍和愚昧,令哈克深恶痛绝,他更愿意去追逐广袤无为的自然野趣。哈克选择与黑人吉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无拘无束地生活和成长:他们在暴风雨前后有经验地准备和悠闲地划游;在夜雾茫茫失散时焦急地划船寻找彼此;在河床沙层上“看天色一点点亮起来”; 在星空下讨论星星的来历。远离了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残酷争斗,这种与世无争,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是那么淳朴和美好,这样的生活体验使得他们能充分张扬真实美好的人性,回归自然,从而回归生命单纯、快乐和挚情的本色,获得了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最高境界的心灵体验。
四、以自由解放的人性来批判传统的青少年教育
在书中,好心的陶格拉斯寡妇收养了哈克,但她的教育方式却让天性自由散漫的哈克感到难以适应。陶格拉斯寡妇认为享有好的物质条件和遵守宗教规矩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哈克却“并不讲究吃穿”;“只要想想这寡妇为人处世有多古板,多正经,就能明白一天到晚待在她屋里真是活受罪”。 华珍小姐对哈克严格管教,哈克却觉得“无聊寂寞”,甚至“寂寞到了极点,恨不得死了拉倒”。陶格拉斯寡妇和华珍小姐总试图用《圣经》里的故事来教育哈克,但那些道德说教、 因果报应和迷信上帝的说法因为不贴近孩子的生活所以很难为哈克所理解和信服。陶格拉斯寡妇把祷告视为“精神礼物”,而哈克“听来太玄乎了”。对孩子来说,那些他们能看到、听到、感受到和亲身经历体验的才会给他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因此虽然汤姆索亚组织的“强盗帮”只是一场闹剧,但对哈克来说却是一场充满幻想、刺激体验的游戏。哈克喜欢自己去体验,在体验中获取自己真实的感知。哈克这种追求自由解放的人性与抽象拘束的带有成人意志的教育方式不断摩擦,表明传统的青少年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是存在缺陷的;青少年教育应该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特征,寻找和创造适合与他们沟通和交流的切入点,用生动活泼而不是呆板教条的教育手段来传达教育内容,也许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甚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当时对青少年的教育普遍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受到作者的批判与否定。
马克吐温对美国现实的评判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带着超脱尘世的淡定和从容,带着热爱生命的激情,带着嬉笑怒骂的犀利,带着对人性的关注和研究来进行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人公哈克其实代表了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以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财富,不被成人关注,却拥有丰富内心世界的14岁农村少年的视角,一颗单纯得犹如一张白纸的心灵来观察和经历这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反而看得格外透彻,体会得格外深刻!
参考文献:
[1]Mark Twain.The Adventure of Huckleberry Finn[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5.
[2]成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3]张克福.论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9):84-85.
[4]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责任编辑 郭伟]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论文标题页/字数分类
从《贝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小说的艺术特点58页硕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节选)翻译项目报告75页硕士论文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视角下贝利·历险记》三中译本口语化风格再现68页硕士论文
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比较《贝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85页硕士论文
《西游记》和《贝利·历险记主题比较81页硕士论文
合作原则视角下言语幽默解读--以《贝利·历险记》为例63页硕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幽默对比研究61页硕士论文
作为教育小说的《贝利·历险记53页硕士论文
幽默理论在《贝利·历险记》中应用56页硕士论文
功能加忠诚理论视角下《贝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比较研究49页硕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一部成长之歌45页硕士论文
前景化理论关照下《贝利·历险记》两个中译本比较77页硕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在路上》与流浪汉小说49页硕士论文
文化意义与精神进步:原型批评视角下《贝利·历险记成长进步主66页硕士论文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生态批评视角下贝利·历险记58页硕士论文
原型解读马克·吐温贝利·历险记85页硕士论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幽默语域理论研究--以《贝利·历险记》为71页硕士论文
河流意象表达—《贝利·历险记》与《北方河》比较研究43页硕士论文
黑人英语翻译策略研究--以《贝利·历险记张万里和成时译本74页硕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中成长主题研究62页硕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中幽默研究61页硕士论文
孩子无声反抗——读《贝利·历险记》有感3479字期刊论文
基于身份公钥密码系统研究142页博士论文
贝利·历险记》中乡土特色93页硕士论文
健全心灵击败扭曲良心——《贝利·历险记》中主人公道德4307字期刊论文
试析哈克在《贝利·历险记》中成长历程2463字期刊论文
英雄成长历程——论析《贝利历险记》中和吉4771字期刊论文
 
 
| 会员专区 | 在线购卡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中心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 或写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