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3-17页 |
1.2.1 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与局限 | 第13-14页 |
1.2.2 纳米递药系统 | 第14-15页 |
1.2.3 脑靶向递药策略 | 第15-16页 |
1.2.4 药物控释系统 | 第16-17页 |
1.3 课题设计与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研究思路及目的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靶向脑胶质瘤细胞的纳米递药系统AS1411-PGG-PTX的设计与评价 | 第19-49页 |
2.1 引言 | 第19-21页 |
2.2 纳米递药系统AS1411-PGG-PTX的制备与表征 | 第21-26页 |
2.2.1 仪器材料 | 第21-22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3 结果与讨论 | 第24-26页 |
2.2.4 小结 | 第26页 |
2.3 纳米递药系统AS1411-PGG-PTX的体内外靶向性研究 | 第26-40页 |
2.3.1 仪器材料 | 第26-28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28-31页 |
2.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3.4 小结 | 第39-40页 |
2.4 纳米递药系统AS1411-PGG-PTX的体内外药效学评价 | 第40-47页 |
2.4.1 仪器材料 | 第40-41页 |
2.4.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2.4.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2.4.4 小结 | 第46-47页 |
2.5 本章总结 | 第47-48页 |
2.6 本章结论 | 第48-49页 |
第3章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智能控释的靶向血脑屏障及脑胶质瘤细胞的双级靶向纳米递药系统ANP-D/P的设计及评价 | 第49-88页 |
3.1 引言 | 第49-51页 |
3.2 纳米递药系统ANP-D/P的制备与表征 | 第51-58页 |
3.2.1 仪器材料 | 第51-52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3.2.3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3.2.4 小结 | 第58页 |
3.3 HIFU对纳米递药系统ANP-D/P药物释放的影响 | 第58-63页 |
3.3.1 仪器材料 | 第58页 |
3.3.2 实验方法 | 第58-59页 |
3.3.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2页 |
3.3.4 小结 | 第62-63页 |
3.4 纳米递药系统ANP-D/P的体内外靶向性研究 | 第63-72页 |
3.4.1 仪器材料 | 第63页 |
3.4.2 实验方法 | 第63-66页 |
3.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1页 |
3.4.4 小结 | 第71-72页 |
3.5 纳米递药系统ANP-D/P的体内外药效学评价 | 第72-84页 |
3.5.1 仪器材料 | 第72页 |
3.5.2 实验方法 | 第72-75页 |
3.5.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4页 |
3.5.4 小结 | 第84页 |
3.6 本章总结 | 第84-87页 |
3.7 本章结论 | 第87-88页 |
第4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88-90页 |
第5章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90-92页 |
5.1 递药系统的创新 | 第90页 |
5.2 靶向策略的创新 | 第90页 |
5.3 释药策略的创新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8页 |
附录 | 第108-114页 |
中英文缩写对照 | 第108-111页 |
插图与附表清单 | 第111-114页 |
作者简历及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4-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