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教育论文中心  教育论文中心   广告服务  广告服务   论文搜索  论文搜索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会员专区  会员专区   在线购卡   在线购卡   服务帮助  服务帮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硕士论文  会员专区   博士论文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中心首页--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多孔双相钙磷陶瓷在脊柱后路融合中成骨作用和降解特性的组织学观
推荐论文
辛伐他汀对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
黄磷、亚砷酸钠亚急性肝损害大鼠肝
多孔双相陶瓷脊柱后路融合
Chiari畸形Ⅰ型脊柱侧凸手
神经中央软骨生长干预以构建脊柱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血清Micr
壳聚糖复合法降解降解产物降血
单纯后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
缩泉固尿合剂治疗压力性尿失禁
各种腰椎融合技术腰椎退行性疾病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
脊柱后路融合固定对不同月龄幼兔脊
单纯后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
间隔置钉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中远
全内镜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对腰椎
 
站内搜索
 
 
科目列表
市场营销 管理理论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社会实践 先进教育
伦理道德 艺术理论 环境保护
农村研究 交通相关 烟草论文
电子电气 财务分析 融资决策
电影艺术 国学论文 材料工程
语文论文 数学论文 英语论文
政治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生物论文 美术论文 历史论文
地理论文 信息技术 班主任
音乐论文 体育论文 劳技论文
自然论文 德育管理 农村教育
素质教育 三个代表 旅游管理
国际贸易 哲学论文 工商管理
证券金融 社会学 审计论文
会计论文 建筑论文 电力论文
水利论文 园林景观 农林学
中医学 西医学 心理学
公安论文 法学法律 思想汇报
法律文书 总结报告 演讲稿
物业管理 经济学 论文指导
计算机 护理论文 社会调查
军事论文 化工论文 财政税收
保险论文 物流论文 语言教育
教育教学 给水排水 暖通论文
结构论文 综合类别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多孔双相钙磷陶瓷在脊柱后路融合中成骨作用和降解特性的组织学观

【药学毕业论文怎么写】作者:谢幼专,朱振安,张蒲,汤亭亭,卢建熙,戴尅戎 【摘要】 [目的]了解多孔双相钙磷陶瓷在人体脊柱后路融合中的成骨变化及降解过程。[ 方法 ]对20例脊柱后路融合的双相钙磷陶瓷活检标本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陶瓷周围和内部的新生组织、陶瓷的形态改变

作者:谢幼专,朱振安,张蒲,汤亭亭,卢建熙,戴尅戎 论文网
【摘要】 [目的]了解多孔双相钙磷陶瓷在人体脊柱后路融合中的成骨变化及降解过程。[ 方法 ]对20例脊柱后路融合的双相钙磷陶瓷活检标本行不脱钙硬组织切片检查。观察陶瓷周围和内部的新生组织、陶瓷的形态改变、降解颗粒及伴随的细胞吞噬反应。其中14例标本行组织形态计量,根据患者的年龄、植入时间及临床结果分组比较成骨及材料降解的速度。[结果]所有的双相钙磷陶瓷标本均可见新生骨组织,与自体骨接触越多,陶瓷内的新生骨组织越多。绝大部分陶瓷内可见降解颗粒,部分颗粒位于巨噬细胞内。不同标本的新生骨和材料降解速度差异较大。陶瓷内的新生骨随植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但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减少。陶瓷的降解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减少,但不受植入时间的 影响 。后路融合成功组的活检标本的新生骨量高于融合失败组,但材料降解率则反之。[结论]多孔双相钙磷陶瓷是一种骨传导材料,但植入体内降解缓慢,不能被新生骨组织完全替代。植入时必须将陶瓷与自体骨充分混合以获得良好的骨长入。陶瓷产生的降解颗粒及诱发的细胞吞噬反应必须引起注意。
【关键词】 脊柱后路融合; 双相钙磷陶瓷; 骨形成; 生物降解 论文网
Abstract:[Objective]To reveal the osteogenesis, the biodegradation and tissue reactions of the porous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 (PBC) in human spine.[Method] The histolog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20 PBC samples retrieved from posterior spinal fusion. All the PBC samples were treated by undecalcified histological preparation. The tissue in or around the material, the change of ceramic shape,the particles and the presence of macrophages were observed. The quantita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in 14 samples with sufficient size. The residual material and the newly formed bone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age,the duration in vivo and clinical results.[Result]Newly formed bone was found in all the samples. More new bone was formed in those samples closely in contact with autogenous bone. The PBC degradation particles were present both in the macrophages and around the tissue. But those phenomena were highly variant among the samples. New bone formation increased with time and decreased with the age. The material degrad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age, but it did not differ greatly with time. New bone formation was higher and the residual material was lower in the fusion group than in the nonfusion group.[Conclusion]The PBC is a kind of osteoconductive material and does not transform into new bone after a relatively long time. The PBC should be well mixed with the autogenous bone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 new bone colonization. The PBC degradation particles and related active phagocytotic activity have been noted.
Key words:posterial spinal fusion;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 osteogenesis; biodegradation
退行性椎间盘病变、脊柱不稳和脊柱侧弯等疾病的手术 治疗 常需进行脊柱后路融合。自体骨移植是促进融合的金标准方法,但自体骨供区并发症的发生率可高达24%。此外,自体骨的取骨量有限,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翻修手术需求。尽管融合时也可采用同种异体骨,但免疫排斥反应及潜在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可能又使其 应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人工合成的多孔双相钙磷陶瓷日益受到重视并应用于临床,且在动物[1]和人体[2]的脊柱后路融合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大多数临床 研究 主要以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为评判标准,组织学活检观察甚少。大多数组织学观察来源于动物实验研究,但由于物种的差异,低等脊椎动物的实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人体的生物学改变。由于组织学观察能最直观地了解这些材料在人体内的生物学变化,因此,本研究对20例脊柱后路融合手术的多孔双相钙磷陶瓷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以较真实地了解其在人体的生物学改变。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代写论文
1993~2002年法国Calot 医院 共收集20例多孔双相钙磷陶瓷活检标本,均取自脊柱后路融合的患者。其中男2例,女18例;年龄11~70岁(平均45.2岁)。原发性诊断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11例),退变性脊柱侧凸畸形(7例),腰椎不稳(1例)。最大融合范围从T1至骶骨。每例融合手术均使用内固定器械固定,双相钙磷陶瓷和自体骨混合植骨。活检时间为术后2~5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活检均在患者行第2次脊柱后路手术时进行。患者接受2次手术的原因包括内固定器械拆除(6例)、融合失败(8例)、融合区临近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腰椎不稳(2例)、重置内固定(1例)。活检标本来源于腰段(15例)、胸腰段(1例)、胸段(1例),有3例标本取自的节段未详细记载。
1.2 植入材料
本组患者中,17例应用条状双相钙磷陶瓷(5 mm×5 mm×20 mm),3例应用颗粒状陶瓷(直径1~3 mm)。该陶瓷由磷酸三钙(40%)和羟基磷灰石(60%)组成,孔径为300~600 μm,孔隙率约为50%±10%。脊柱后路融合采用混合植骨,即双相钙磷陶瓷与局部去皮质骨粒(16例)或自体髂骨(2例)混合移植。2例自体骨来源记载不明。
1.3 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量
所有标本在取材后立即用10%中性福尔马林浓液固定,14 d后用梯度乙醇浓液脱水,甲苯透明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应用LEica锯式切片机切片,切片初始厚度约为200 μm,研磨至约50 μm厚,抛光后用苦味酸-品红溶液染色。 代写论文
每个标本观察2张连续切片。观察指标有:双相钙磷陶瓷周围和内部的新生组织;陶瓷形态的改变;颗粒及伴随的细胞反应。本组标本中,6例因体积过小,无法进行定量研究,仅进行形态学观察;其余14例标本较大,且均为条状陶瓷,进行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测量的指标主要有: 论文网
(1)新骨形成率(VPB)=陶瓷内部形成的新骨面积/陶瓷孔的总面积;
(2)材料残余率(VRM)=残存的陶瓷面积/植入陶瓷的总面积; 代写论文
(3)新骨占孔率(NbB)=形成新骨的孔数/总的孔数;
(4)材料周边的骨接触率(PIB)=与骨接触的材料周长/材料的总周长。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结果用均数表示。植入时间与新骨形成率(VPB)、新骨占孔率(NbB)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 分析 ,同法分析材料周边的骨接触率(PIB)和新骨形成率(VPB)、新骨占孔率(NbB)之间的关系。 论文网
2 结 果 代写论文
所有的双相陶瓷标本均可见新骨形成,但不同病例的新骨形成率差异较大。11例陶瓷标本内可见大量的新骨形成(图1a),9例标本仅在陶瓷周围的孔内形成新骨(图1b)。与自体骨紧密接触的陶瓷中形成的新骨较多。仅形成少量或未形成新骨的陶瓷孔内可见纤维组织形成。从整体上看,双相钙磷陶瓷的骨架结构变化不大,孔连接径大小很不均一。陶瓷周围和内部可见降解颗粒,其中19例标本观察到数量不等的材料降解颗粒,颗粒周围可伴随活跃的多核巨细胞,细胞内可见吞噬的降解颗粒(图2a,2b)。一些降解颗粒和吞噬细胞位于材料的表面,但在形成新骨的陶瓷表面,未见降解颗粒。 代写论文
14个标本行组织形态学计量测量,植入时间为2~43个月,新生骨组织为33%(VPB)或38%(NbB)。陶瓷周边的骨接触率为19%。材料残余率为52%,与植入前变化不大。 代写论文
根据患者年龄将14例陶瓷标本分为3组:少年组(<20岁)3例;青中年组(20~50岁)6例;老年组(>50岁)5例。结果表明材料的残余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多,新生骨随年龄组增大而减少。新骨形成率最大的病例出现在少年组内,达81.8%(图3);新骨形成率最小的病例出现在青中年组内,仅0.6%。 论文网
根据陶瓷植入体内的时间分3组:1年内3例,1~2年5例,2年以上6例。结果发现材料内新生的骨组织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材料残余率随植入时间变化不大。 代写论文
根据最终是否融合成功分为2组:融合成功组9例,融合失败组5例。结果显示融合成功组新骨形成率(VPM,37%;NbM, 41%)明显大于融合失败组(VPM,24%;NbM, 33%)。材料的残余率则融合成功组(51%)低于融合失败组(53%),即融合成功组的材料降解较快。
相关分析研究发现植入时间与新骨形成率VPB(r=0.05, P=0.86)、新骨占孔率NbB(r=0.14, P=0.62)无显著相关,但材料周边的骨接触率PIB与新骨形成率VPB(r=0.84, P<0.01)、新骨占孔率NbB(r=0.81, P<0.01)呈显著相关。 论文网
3 讨 论 论文网
应用多孔双相钙磷陶瓷促进脊柱后路融合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双相钙磷陶瓷由磷酸三钙和羟基磷灰石组成,具有与骨基质相同的化学成份,多孔结构有助于骨髓基质干细胞移行、贴附、增殖和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作为骨传导性支架促进骨长入,因此本研究中的所有陶瓷均形成不同数量的新骨。但不同病例的新生骨量的差异较大,这是由于脊柱的融合过程还受到如患者年龄、植入材料、植入部位的机械环境及植骨床的准备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代写论文
图1a 双相陶瓷的周围孔及中心孔均可见新骨形成,陶瓷周围与自体骨(星号)紧密接触。(苦味酸-品红染色,×3.125) 图1b 双相陶瓷的周围孔形成少量类骨质(箭头)和矿化骨(星号),中心孔见纤维组织形成,无新骨。

图1a 双相陶瓷的周围孔及中心孔均可见新骨形成,陶瓷周围与自体骨(星号)紧密接触。(苦味酸-品红染色,×3.125) 图1b 双相陶瓷的周围孔形成少量类骨质(箭头)和矿化骨(星号),中心孔见纤维组织形成,无新骨。注意陶瓷周围无自体骨。(苦味酸-品红染色,×3.125) 图2a 双相陶瓷的孔内可见新骨形成,周围有大量的降解颗粒。(苦味酸-品红染色,×50) 图2b 高倍视野下可见陶瓷降解颗粒位于多核巨细胞内或细胞外。(苦味酸-品红染色,×100) 图3 来源于19岁患者的双相钙磷陶瓷标本,可见大量新骨(类骨质:黄绿色;矿化骨:红色)形成,陶瓷表面覆盖新生骨,未见降解颗粒。(苦味酸-品红染色,×25)
从材料结构上 分析 ,双相钙磷陶瓷的孔与孔连接的不均一可引起本 研究 中不同病例间新生骨量的差异。研究表明孔径为300 ~600 μm的陶瓷适于骨组织长入[3],孔连接径为30 μm的陶瓷比60 μm的陶瓷形成的纤维组织多,孔连接径大于50 μm能确保矿化骨的形成[3]。本组材料具有良好的孔径(300~600 μm),但孔连接径大小很不不均一,而导致新生骨量的差异。此外,羟基磷灰石在体内难以降解,而磷酸三钙植入体内4周后就开始降解,因此,当双相钙磷陶瓷的磷酸三钙成分开始降解后,羟基磷灰石仍未降解,材料的大体骨架仍然存在,材料的孔与孔连接也不会发生显著改变。本组钙磷陶瓷植入后残余材料的孔隙率与植入前变化不大,表明材料本身的结构未发生明显的改变或材料未降解。有些陶瓷植入体内长达4年余,但仍未能降解消失或转化成骨组织,因此,双相钙磷陶瓷仅是一种骨传导性支架,而非骨替代物,双相钙磷陶瓷不会被新骨完全替代[4]。近年研究表明引入干细胞或诱导因子能促进其成骨[5]。 论文网
本研究发现陶瓷内新生骨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随植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一少年患者植入双相钙磷陶瓷38个月后,陶瓷活检标本显示其新生骨量最大,达81.8%。这一结果表明双相陶瓷的成骨量受患者的年龄和植入时间的 影响 :青少年的成骨活动较活跃,新生骨量也较大。此外,陶瓷内成骨量还与融合技术有关。近年研究表明双相陶瓷必须与自体骨(如局部去皮质骨粒)混合植入,与自体骨紧密接触的陶瓷的新生骨明显增多[1]。本研究发现未接触自体骨的双相钙磷陶瓷成骨量较低(0.6%~22%),相关分析表明植入钙磷陶瓷与自体骨接触越紧密、越多,陶瓷内部形成的新骨越多,与 文献 报道一致,这是因为植骨床、植骨块或去皮质骨粒在新骨长入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去皮质良好的植骨床及局部骨片能提供含骨髓干细胞的骨髓,而良好的接触能确保来自于植骨床或自体骨块的骨髓基质干细胞抵达陶瓷,从而促进陶瓷内部和周围形成新骨,因此,行脊柱后路融合时必须将植骨床充分去皮质化,并使植骨块或去皮质骨粒与钙磷陶瓷充分混合,使其相互接触,才能确保较多地骨长入。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降解过程较复杂,机械磨擦、化学溶解、细胞吞噬及细胞活动产生的酸性环境都能使其降解[6]。此外,陶瓷的烧结工艺对陶瓷的降解有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双相钙磷陶瓷中的有效成份,烧结温度往往较低,使磷酸三钙颗粒、羟基磷灰石晶体间的连接较弱,植入体内后易形成降解颗粒,诱发细胞吞噬反应[6, 7]。由于羟基磷灰石颗粒较难溶解,细胞吞噬后会引起细胞损伤,从而影响骨形成和脊柱融合[7]。由于本研究中最早的病例和最迟的病例相差达8年之多,使用的双相陶瓷可来自不同的批号,这些因素都可影响本研究中各标本的成骨和降解。
本研究所有病例在植骨融合的同时都进行了内固定术,因此所有植入的双相陶瓷具有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脊柱后侧和后外侧融合的生物力学环境不尽相同,动物实验表明横突间融合术陶瓷的新骨形成率明显低于椎板间融合术。本研究部份病例的融合部位在腰段,标本的取材部位可为椎板、关节突或横突间。由于具体活检部位的记载不够详尽,因此不能进一步分析这些差异,今后根据不同植入部位进一步研究有助于阐明这些差异。
4 致 谢 论文网
感谢法国Calot 医院 骨科Chopin医师和Morin医师热情地提供临床标本,感谢法国Littoral大学生物材料和生物技术研究所Hardouin教授对研究所作的悉心指导。 代写论文
【 参考 文献】
[1] Delecrin J, Deschamps C, Romih M, et al. Influence of bone environment on ceramic osteointegration in spinal fusion: comparison of bonepoor and bonerich sites[J]. Eur Spine J, 2001,10:110-113.
[2] Fujibayashi S, Shikata J, Tanaka C, et al. Lumbar posterolateral fusion with biphasic calcium phosphate ceramic[J]. J Spinal Disord, 2001, 14:214-221.
[3] Flautre B, Descamps M, Delecourt C, et al. Porous HA ceramic for bone replacement:role of the pores and interconnectionsexperimental study in the rabbit[J]. J Biomed Mater Res,2001,12:679-682.
[4] Totoribe K, Tajima N, Chosa E, et al. Hydroxyapatite block for use in posterolateral lumbar fusion: a report of four cases[J]. Clin Orthop,2002,399:146-151.
[5] 许卫兵,贾连顺,卢建熙,等.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复合β-磷酸三钙进行胸椎后侧融合实验研究[J]. 中国 矫形外科杂志,2005,22:1736-1738.
[6] Lu J, Descamps M, Dejou J, et al. The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calcium phosphate biomaterials in bone[J]. J Biomed Mater Res,2002,63:408-412.
[7] Lu J, Blary MC, Vavasseur S,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ceramics sintering and microparticlesinduced cellular damages[J]. J Mater Sci Mater Med,2004,15:361-365.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论文标题页/字数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后路钉棒内固定加椎间融合与单纯椎间融合比较70页硕士论文
脊柱截骨矫形手术对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影响134页博士论文
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临床研究85页博士论文
手术入路对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位脊柱曲线与骨盆参数43页硕士论文
DSCAMCNTNAP2基因多态性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性研究78页硕士论文
脊柱后路单侧融合固定对不同月龄幼兔脊柱生长发育影响实验研究71页硕士论文
腰椎记忆合金椎间融合研制及应用基础研究111页博士论文
T-2毒素降解筛选、降解提取及其降解效果研究66页硕士论文
下腰椎不稳中医药治疗及不同椎间融合术式生物力学比较研究29页硕士论文
青少年特发性腰椎侧凸选择性融合术后代偿胸弯自发矫正与结核性脊柱后凸、医82页博士论文
右美托咪定脊柱后路手术中超前镇痛效果安全性研究45页硕士论文
氯氰菊酯降解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研究3791字期刊论文
双相门冬胰岛素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1745字期刊论文
胸椎椎弓根螺钉系统矫治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研究及磁共振椎弓根形态学71页硕士论文
经MED单小切口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46页硕士论文
环境污染物双相剂量—效应与多氯联苯双相剂量—效应作用机制研究131页博士论文
C57BL/6J双足直立小鼠脊柱侧凸模型中探究褪黑素对骨代谢异常作用142页博士论文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末端融合椎分析及生物力学模型构建84页硕士论文
IVIM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鉴别诊断中价值38页硕士论文
动态对比增强MR定量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脊柱转移瘤鉴别诊36页硕士论文
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学改变对不同脂溶性地塞米松经皮渗透与吸收影响114页硕士论文
基于过滤驱动磁盘数据恢复模型研究与实现55页硕士论文
PLIF与TLIF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疗效对比Meta分析42页硕士论文
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融合与非融合组疗效对比研究42页硕士论文
犬腰段脊柱节段血管结扎脊柱短缩对脊髓血供传导功能影响63页硕士论文
脊柱结核、布氏杆菌性脊柱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MRI表现对比研究47页硕士论文
一种新型生长型脊柱侧凸矫形系统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90页博士论文
 
 
| 会员专区 | 在线购卡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中心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QQ:277865656 或写信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