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中英文对照 | 第10-11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 国内外机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机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国内水稻机直播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2 水稻机直播的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水稻生产对机直播品种的要求 | 第12页 |
·水稻生产对机直播播种量的要求 | 第12页 |
·水稻机直播对整地的要求 | 第12-13页 |
·水稻机直播对施肥技术的要求 | 第13页 |
·机直播水稻的水分管理 | 第13页 |
·机直播水稻的杂草防除 | 第13页 |
3 机直播稻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规律 | 第13-15页 |
·全生育期缩短,前期生物产量减少,灌浆结实期光合产物比例增加 | 第14页 |
·低位分蘖多,中期群体大,成穗数大 | 第14页 |
·有效穗高,株高降低,中后期绿叶多;根量大,活力强,有利于后期增重 | 第14页 |
·机直播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 第14-15页 |
·机直播稻氮素营养特性 | 第15页 |
4 机直播抗倒伏指数的影响因子 | 第15-16页 |
·株高 | 第15页 |
·茎秆性状 | 第15-16页 |
·穗型 | 第16页 |
5 水稻机械化直播方式与机型 | 第16-17页 |
·水稻机直播的方式 | 第16页 |
·水稻机直播的机型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论文研究 | 第17-54页 |
一 不同机直播方式对早稻品种群体发育、产量形成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 第17-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7-19页 |
·试验田土壤理化性状 | 第17页 |
·播种量与基本苗 | 第17-18页 |
·田间管理 | 第18页 |
·测定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计算方法 | 第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34页 |
·供试品种生育期 | 第19-20页 |
·产量及构成因素 | 第20-21页 |
·不同机直播早稻品种群体发育特性 | 第21页 |
·不同机直播早稻品种剑叶面积、冠层光照分布和光合速率 | 第21-25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 | 第25-27页 |
·不同机直播不同早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 | 第27-30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品种水稻根茎特征及抗倒伏性状 | 第30-34页 |
3 小结 | 第34-35页 |
·不同机直播对早稻品种产量和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机直播对早稻品种剑叶面积、冠层光照分布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品种干物质的积累、分配、转运 | 第34页 |
·不同机直播对早稻品种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34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品种对水稻根茎特征及抗倒伏形状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 不同机直播和不同播种量对早稻产量形成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 第35-50页 |
1 | 第35-36页 |
·试验设计 | 第35页 |
·田间管理措施 | 第35-36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6页 |
·计算方法 | 第3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与不同播种量水稻产量 | 第36-37页 |
·不同机直播不同播种量处理茎蘖动态和成穗率 | 第37-38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和不同播种量对水稻剑叶面积、冠层光照分布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38-41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播种量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和转运 | 第41-44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氮素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 第44-46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不同播种量对水稻茎秆形态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 第46-49页 |
3 小结 | 第49-50页 |
·不同机直播不同播种量对产量和群体发育特性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机直播处理不同播种量对水稻剑叶面积、冠层光照分布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49页 |
·不同机直播不同播种量对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机直播不同播种量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 第50页 |
·不同机直播不同播种量对水稻根茎特征及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 第50页 |
三 讨论 | 第50-52页 |
1 机直播稻品种的选定 | 第50页 |
2 机直播稻播种量的选定 | 第50-51页 |
3 机直播方式的选定 | 第51页 |
4 机直播稻处理高产群体质量及构成因素 | 第51-52页 |
5 机直播条件下抗倒性的影响因素 | 第52页 |
四 结论 | 第52-54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与不同播种量、不同品种配比间产量大小的表现 | 第52-53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与不同播种量、不同品种配比群体发育及干物质的表现 | 第53页 |
·不同机直播方式与不同播种量、不同品种配比间抗倒伏能力的表现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