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6页 |
·前言 | 第9页 |
·铜(Ⅰ)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铜(Ⅰ)膦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铜(Ⅰ)氮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配位模式 | 第14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3, 5-双{6-(2,2′-吡啶)吡唑}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 第16-36页 |
·实验部分 | 第16-18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16页 |
·铜配合物的合成 | 第16-18页 |
·配合物(PPh_3)_2Cu(μ-Br)_2Cu(PPh_3) (1)的合成 | 第17页 |
·配合物(PPh_3)_2Cu(μ-Cl)_2Cu(PPh_3) (2)的合成 | 第17页 |
·配合物[{Cu(PPh_3)I}_2(μ-HL)] (3)的合成 | 第17-18页 |
·配合物[{Cu(PPh_3)Br}_2(μ-HL)] (4)的合成 | 第18页 |
·配合物[Cu_2(μ-dppm)_2(μ-HL)](NO_3)2 (5)的合成 | 第18页 |
·晶体结构测定 | 第18-26页 |
·配合物1 的结构测定 | 第18-19页 |
·配合物3 的结构测定 | 第19-20页 |
·配合物4 的结构测定 | 第20-22页 |
·配合物5 的结构测定 | 第22-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配合物合成探讨 | 第26-27页 |
·配合物1 的结构分析 | 第27页 |
·配合物 3 和 4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配合物5 的结构分析 | 第29-31页 |
·配合物性能研究 | 第31-35页 |
·配合物1 和2 的固态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 第31-32页 |
·配合物 3、4 的固态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 第32-33页 |
·配合物5 的光致发光研究 | 第33页 |
·配合物5 的电子吸收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配合物3 和4 的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3-(2-联嘧啶)-1, 2, 4 三嗪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 第36-4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4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6-37页 |
·配合物6 和7 的合成 | 第37页 |
·配合物6 和7 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37-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5页 |
·配合物的合成探讨 | 第40-41页 |
·配合物6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配合物7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配合物6 和7 的电子吸收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配合物6 和7 的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2-(6-甲基吡啶)-苯并咪唑铜(I)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 第46-56页 |
·实验部分 | 第46-4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铜(I)配合物的合成 | 第47-48页 |
·配合物 8 的合成 | 第47页 |
·配合物 9 的合成 | 第47-48页 |
·配合物结构测定 | 第48-50页 |
·配合物8 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48-49页 |
·配合物9 的晶体测定 | 第49-5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0-53页 |
·配合物的合成探讨 | 第50-51页 |
·配合物8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1-52页 |
·配合物9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配合物8 和9 的光物理子性质 | 第53-55页 |
·配合物8 和9 的电子吸收光谱 | 第53-54页 |
·配合物8 和9 的光致发光性质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