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导论 | 第13-27页 |
一、研究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意义 | 第13-16页 |
二、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涵义 | 第16-17页 |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评析 | 第17-25页 |
四、本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创新点 | 第25页 |
五、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一编 马列主义宗教观——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源头 | 第27-53页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第27-38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 第27-30页 |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7-28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的发展历程 | 第28-3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 第30-3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基本问题的看法 | 第30-35页 |
二、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 第35-38页 |
第二章 列宁主义的宗教观 | 第38-53页 |
第一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形成和发展 | 第38-41页 |
一、列宁主义宗教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38-40页 |
二、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历程 | 第40-41页 |
第二节 列宁主义宗教观的内容 | 第41-49页 |
一、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 | 第42-43页 |
二、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 | 第43-46页 |
三、列宁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 第46-49页 |
第三节 科学对待马列主义宗教观 | 第49-53页 |
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 第49-51页 |
二、要把马列主义宗教观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对之进行继承和发展 | 第51-53页 |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53-74页 |
第三章 中国的宗教国情 | 第53-58页 |
第一节 中国的主要宗教 | 第53-55页 |
一、中国传统的宗法性宗教 | 第53页 |
二、道教 | 第53-54页 |
三、佛教 | 第54页 |
四、伊斯兰教 | 第54-55页 |
五、天主教 | 第55页 |
六、基督教 | 第55页 |
第二节 中国宗教国情的历史特点 | 第55-58页 |
一、中国人传统的宗教观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宗教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第55-56页 |
二、中国的天主教和基督教被帝国主义操纵和利用 | 第56-57页 |
三、中国各宗教间及宗教与政权之间大体上能和平共处 | 第57页 |
四、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宗教状况有很大的不同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宗教观 | 第58-63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第58-59页 |
第二节 李大钊、陈独秀、恽代英的宗教观 | 第59-61页 |
一、关于宗教的实质 | 第59页 |
二、关于宗教的起源 | 第59-60页 |
三、关于宗教的社会作用 | 第60-61页 |
四、关于宗教信仰 | 第61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 第61-63页 |
第五章 毛泽东宗教观的逐步形成 | 第63-68页 |
第一节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演变 | 第64-68页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的反映 | 第68-74页 |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 | 第68-70页 |
第二节 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发展 | 第70-74页 |
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发展 | 第70-72页 |
二、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发展 | 第72-74页 |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发展中的曲折——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 | 第74-95页 |
第七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教观 | 第74-92页 |
第一节 毛泽东宗教观的进一步发展 | 第74-82页 |
一、毛泽东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 第74-81页 |
二、毛泽东宗教观的意义 | 第81-82页 |
第二节 周恩来的宗教观 | 第82-86页 |
一、反对帝国主义对我国宗教的控制和干涉,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 | 第83-84页 |
二、尊重宗教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 第84-85页 |
三、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建立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是周恩来宗教思想的核心内容 | 第85-86页 |
第三节 李维汉对毛泽东宗教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第86-92页 |
一、提出并阐述了宗教的“五性”说 | 第86-88页 |
二、把毛泽东的“两类矛盾学说”应用到宗教领域,并进行系统阐发 | 第88-89页 |
三、探索了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的处理 | 第89-91页 |
四、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91-92页 |
第八章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发展的曲折 | 第92-95页 |
第一节 1957年至1966年 | 第92-93页 |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 | 第93-95页 |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恢复、基本成熟与深化 | 第95-151页 |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恢复和基本成熟 | 第95-117页 |
第一节 邓小平的宗教观 | 第95-99页 |
一、邓小平的宗教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95-96页 |
二、邓小平宗教观的基本内容 | 第96-99页 |
第二节 1982年中共中央19号文件 | 第99-113页 |
一、19号文件的形成 | 第99-101页 |
二、19号文件的基本内容 | 第101-111页 |
三、19号文件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 第111-113页 |
第三节 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宗教观 | 第113-117页 |
一、党和国家的工作部门颁布的文献中的宗教观 | 第113-115页 |
二、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讲话中所反映出的宗教观 | 第115-117页 |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深化 | 第117-151页 |
第一节 江泽民的宗教观 | 第117-139页 |
一、江泽民宗教观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17-121页 |
二、江泽民的宗教观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 第121-137页 |
三、江泽民宗教观的历史地位 | 第137-139页 |
第二节 李瑞环的宗教观 | 第139-143页 |
一、重视宗教问题与宗教工作 | 第140页 |
二、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 第140-141页 |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141-143页 |
第三节 党和国家重要文献中的宗教观 | 第143-146页 |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 | 第146-151页 |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 | 第146-147页 |
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宗教观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第147-149页 |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149-151页 |
结束语 | 第151-175页 |
一、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体系建构 | 第151-156页 |
二、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历史地位 | 第156-160页 |
三、在新的实践中继续推进中国共产党宗教观的与时俱进 | 第160-175页 |
后记 | 第175-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