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导言 | 第12-20页 |
一、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二、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研究的基本范畴 | 第13-15页 |
三、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研究的主要视角及基本方法 | 第15-18页 |
四、本文的基本结构、基本观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一章 两大法系有关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理论之实证考察 | 第20-67页 |
第一节 英国有关司法审查制度功能的基本理论 | 第20-36页 |
一、有关司法审查制度功能的一般讨论 | 第20-22页 |
二、规范主义与功能主义者对司法审查功能理论的建构 | 第22-26页 |
三、三种理论形态及其代表人物对司法审查功能理论的具体建构 | 第26-36页 |
第二节 美国有关司法审查制度功能的基本理论 | 第36-43页 |
一、有关司法审查制度功能的一般讨论 | 第36-38页 |
二、直接影响司法审查制度功能定位的几种主要公法思想 | 第38-43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地区)有关行政审判制度功能的基本理论 | 第43-61页 |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行政审判制度功能问题的基本讨论 | 第43-49页 |
二、两种不同的法治思想对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定位的影响 | 第49-54页 |
三、两个代表性人物思想中的行政审判制度功能定位 | 第54-61页 |
第四节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理论之基本比较 | 第61-67页 |
一、两大法系对有关行政诉讼制度功能讨论主题之差异 | 第61-62页 |
二、两大法系有关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理论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及本质异同 | 第62-64页 |
三、界定行政诉讼制度功能需要考虑的两大课题 | 第64-66页 |
四、讨论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理论的实践意义 | 第66-67页 |
第二章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变迁之实证考察 | 第67-96页 |
第一节 英国司法审查制度之功能变迁 | 第67-76页 |
一、概述 | 第67-68页 |
二、令状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第68-69页 |
三、衡平法的形成 | 第69-70页 |
四、19 世纪后期英国法律制度的变革 | 第70页 |
五、司法救济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 第70-71页 |
六、自然正义原则在英国的发展 | 第71-74页 |
七、越权原则在英国的基本确立 | 第74-75页 |
八、英国司法审查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 第75-76页 |
第二节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之功能变迁 | 第76-86页 |
一、概述 | 第76-77页 |
二、美国早期对普通法的继受 | 第77-78页 |
三、“传统行政法模式”下的司法审查制度 | 第78-80页 |
四、司法审查与程序法治 | 第80-84页 |
五、法院对行政权的尊重 | 第84-86页 |
第三节 大陆法系国家行政审判制度之功能变迁 | 第86-96页 |
一、概述 | 第86页 |
二、行政审判制度演进的基本历程 | 第86-89页 |
三、“二战”以前行政审判制度的基本特点 | 第89-92页 |
四、行政审判制度在“二战”以后的发展 | 第92-96页 |
第三章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功能之类型化比较 | 第96-116页 |
第一节 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功能之基本异同 | 第96-103页 |
一、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之实质性差异 | 第96-99页 |
二、两大法系行政诉讼制度之共同发展趋势 | 第99-103页 |
第二节 功能迥异的几种行政诉讼制度历史类型 | 第103-116页 |
一、官僚型的行政诉讼制度 | 第104页 |
二、形式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 | 第104-109页 |
三、功能主义的行政诉讼制度 | 第109-116页 |
第四章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功能之实证考察 | 第116-138页 |
第一节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定位的基本制度内容分析 | 第116-130页 |
一、建立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依据 | 第116-117页 |
二、行政诉讼功能与行政诉讼目的 | 第117页 |
三、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第117-120页 |
四、行政诉讼与权利保护 | 第120-122页 |
五、行政诉讼与行政内部审查机制之间的关系 | 第122-125页 |
六、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权限划分与协调 | 第125页 |
七、法院审判权的性质及其来源 | 第125-129页 |
八、行政诉讼的审查原则、审查方式及判决形式 | 第129-130页 |
第二节 我国行政诉讼制度功能之基本定位及其不足 | 第130-136页 |
一、行政诉讼价值目标定位之不合理 | 第130页 |
二、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界定的不合理性 | 第130-134页 |
三、行政诉讼合法性基础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 | 第134-135页 |
四、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定位与当前我国社会和法治发展状况之不协调 | 第135-136页 |
第三节 成因分析 | 第136-138页 |
一、历史原因 | 第136-137页 |
二、理论研究的不足 | 第137-138页 |
第五章 行政诉讼制度面临之机遇与挑战——以行政改革所引发的难题为例 | 第138-149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制度当前所面临的新的社会问题 | 第138-142页 |
一、社会公共行政主体的崛起 | 第139页 |
二、混合行政的出现及行业标准问题 | 第139-141页 |
三、新的行政管理手段的运用 | 第141-142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制度所处的新的行政法治环境 | 第142-147页 |
一、行政法价值目标体系的重新调整 | 第142-144页 |
二、行政法范围的难题 | 第144页 |
三、行政法律制度体系的不确定性 | 第144-145页 |
四、行政行为概念的泛化 | 第145-147页 |
第三节 行政诉讼制度功能发挥所需解决的新的难题 | 第147-149页 |
一、行政诉讼价值目标多元化背景下的难题 | 第147页 |
二、行政诉讼审查范围界定的难题 | 第147-148页 |
三、行政诉讼制度合法性基础选择的难题 | 第148-149页 |
第六章 行政诉讼制度功能之反思与重新定位 | 第149-187页 |
第一节 类型化设定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目标 | 第149-153页 |
一、行政诉讼价值目标定位的基本理论 | 第149-151页 |
二、行政诉讼价值目标定位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设计的影响 | 第151-153页 |
第二节 理性界定行政诉讼的审查范围 | 第153-166页 |
一、概述 | 第153-154页 |
二、行政诉讼与行政内部审查机制之间的衔接 | 第154-158页 |
三、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之间的权限划分与协调 | 第158-163页 |
四、行政诉讼与其他公法审查机制之间的分工与协调 | 第163-166页 |
第三节 协调与统合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基础 | 第166-182页 |
一、概述 | 第166-168页 |
二、法官应如何对待法律规则问题探析 | 第168-171页 |
三、行政诉讼应当如何对待行政程序法问题探析 | 第171-173页 |
四、行政诉讼制度应当如何对待其他法的形式探析 | 第173-174页 |
五、各种法的形式之间是否存在优劣之分? | 第174-175页 |
六、合法性最终由谁说了算? | 第175-176页 |
七、判例制度与判例法的自我形成与发展 | 第176-179页 |
八、行政诉讼审查原则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 第179-182页 |
第四节 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以保证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规范司法权行使过程为例作进一步分析 | 第182-187页 |
一、概述 | 第182-183页 |
二、司法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然性 | 第183页 |
三、如何看待中国的司法腐败问题 | 第183-184页 |
四、规范司法权行使的过程,预防司法腐败问题的发生 | 第184-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207页 |
读博期间学术成果一览表 | 第207-208页 |
后记 | 第208-210页 |
详细摘要 | 第210-2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