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我国独特的农业经营体制 | 第10页 |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 | 第10-11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11页 |
·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 | 第11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农业技术推广理论的研究 | 第13页 |
·国内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 第14页 |
·采取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 第15-21页 |
·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 第15-16页 |
·机构设置 | 第15页 |
·人员组成 | 第15-16页 |
·学历和结构 | 第16页 |
·农技推广经费 | 第16页 |
·农技推广工作 | 第16-18页 |
·农业增产、增效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提高了农业科技贡献率 | 第16-17页 |
·积极扶持各类专业协会,拓展了农技推广队伍 | 第17页 |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借助企业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推广农业技术 | 第17页 |
·以农资经营为载体,推广农业技术 | 第17页 |
·强化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 第17-18页 |
·兴办农业科技服务热线,随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 | 第18页 |
·大力兴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 第18页 |
·广泛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 第18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体制不够理顺 | 第19页 |
·经费严重短缺 | 第19页 |
·内部运行机制不活,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职能弱化 | 第19-20页 |
·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20页 |
·开发、推广项目难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借鉴意义 | 第21-27页 |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 第21-24页 |
·公益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市场型和混合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国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特点及借鉴意义 | 第24-27页 |
·世界农技推广体系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 第24-25页 |
·世界农技推广体系的借鉴意义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构建潍坊市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建议 | 第27-34页 |
·进一步加强现行农技推广机构建设 | 第27-29页 |
·准确把握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的方向 | 第27-28页 |
·突出重点,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 第28-29页 |
·确立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 第29-32页 |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技推广主体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明确为农技推广主体的可行性 | 第30页 |
·积极探索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形式和保障机制 | 第30-32页 |
·充分发挥涉农组织在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 | 第32-34页 |
·涉农组织在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第32-33页 |
·积极引导和扶持涉农组织的健康发展 | 第33-3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4-36页 |
·潍坊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改革创新 | 第34页 |
·研究世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变化规律,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第34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对于其它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第34页 |
·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必须走多元化的道路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作者简历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