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1 国内外项目群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国内外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3 国内外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4 研究评价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 第24-36页 |
2.1 项目群 | 第24-27页 |
2.1.1 项目群 | 第24-25页 |
2.1.2 高速公路项目群 | 第25-26页 |
2.1.3 高速公路项目群运营管理 | 第26-27页 |
2.2 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 第27-29页 |
2.2.1 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 第27页 |
2.2.2 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 | 第27-29页 |
2.2.3 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第29页 |
2.3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 | 第29-33页 |
2.3.1 经济点 | 第29-30页 |
2.3.2 布局的空间结构 | 第30-32页 |
2.3.3 布局的基础理论 | 第32-33页 |
2.4 相关模型与方法 | 第33-36页 |
2.4.1 PROMETHEE排序法 | 第33页 |
2.4.2 熵权法 | 第33-34页 |
2.4.3 系统动力学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规划 | 第36-50页 |
3.1 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3.2 高速公路项目群与单条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的区别 | 第37页 |
3.3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的基本思想 | 第37-39页 |
3.3.1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的原则 | 第37-38页 |
3.3.2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基本程序 | 第38-39页 |
3.4 高速公路项目群沿线经济带范围的确定 | 第39-42页 |
3.4.1 高速公路项目群沿线经济带中心城市的空间辐射和吸引范围 | 第39-40页 |
3.4.2 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市的吸引强度 | 第40-42页 |
3.5 高速公路项目群沿线经济点的合理间距、数量确定 | 第42-44页 |
3.5.1 合理间距的确定 | 第42-43页 |
3.5.2 数量的确定 | 第43-44页 |
3.6 高速公路项目群沿线经济带布局方案选择影响因素 | 第44-47页 |
3.6.1 政治影响 | 第44-45页 |
3.6.2 特色资源 | 第45页 |
3.6.3 基础条件 | 第45-46页 |
3.6.4 区位环境 | 第46-47页 |
3.7 高速公路项目群沿线经济带布局与区域经济的因果关系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模型 | 第50-60页 |
4.1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方案选择原则 | 第50-51页 |
4.2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方案的选择指标体系 | 第51-52页 |
4.3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布局方案的选择模型 | 第52-56页 |
4.3.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2-53页 |
4.3.2 PROMETHEE-Ⅱ决策方法 | 第53-56页 |
4.4 基于项目群模式的高速公路沿线经济点效益仿真 | 第56-60页 |
4.4.1 系统动力学流图构建 | 第56-57页 |
4.4.2 变量描述与关系表达 | 第57-59页 |
4.4.3 仿真过程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实例应用 | 第60-74页 |
5.1 背景介绍 | 第60-61页 |
5.2 备选方案的确定 | 第61-65页 |
5.3 方案综合选择 | 第65-68页 |
5.3.1 数据的收集 | 第65-66页 |
5.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6页 |
5.3.3 PROMETHEE-Ⅱ综合决策 | 第66-67页 |
5.3.4 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4 经济点效益仿真 | 第68-74页 |
5.4.1 经济点特色项目介绍 | 第68-69页 |
5.4.2 模型的参数设定 | 第69-72页 |
5.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创新点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