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4页 |
主要缩写词 | 第14-16页 |
1 绪论 | 第16-42页 |
1.1 动脉粥样硬化简介 | 第16-18页 |
1.2 动脉粥样硬化纳米给药的靶向方式 | 第18-27页 |
1.2.1 被动靶向 | 第18-23页 |
1.2.2 主动靶向 | 第23-27页 |
1.3 利用纳米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方式 | 第27-31页 |
1.3.1 管理血脂水平 | 第27-29页 |
1.3.2 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治疗 | 第29-31页 |
1.4 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技术 | 第31-36页 |
1.4.1 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32-33页 |
1.4.2 包被纳米粒子的细胞膜种类 | 第33-36页 |
1.5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 第36-38页 |
1.5.1 问题的提出 | 第36-37页 |
1.5.2 研究思路 | 第37-38页 |
1.6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 | 第38-40页 |
1.6.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1.6.2 研究的意义 | 第39-40页 |
1.7 本研究的创新性之处 | 第40-42页 |
2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构建及表征 | 第42-60页 |
2.1 引言 | 第42页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42-44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44-48页 |
2.3.1 RAPNPs的制备 | 第44页 |
2.3.2 巨噬细胞膜的提取 | 第44-45页 |
2.3.3 仿生纳米药物(MM/RAPNPs)的制备 | 第45页 |
2.3.4 RAPNPs、DiDNPs及 MMRAPNPs的粒径、电位及形貌表征 | 第45页 |
2.3.5 RAPNPs载药量和包封率测量 | 第45-46页 |
2.3.6 RAPNPs及 MM/RAPNPs的体外药物释放表征 | 第46页 |
2.3.7 共定位实验表征 | 第46页 |
2.3.8 MM/RAPNPs蛋白组成表征 | 第46-47页 |
2.3.9 MM/RAPNPs表面糖蛋白含量测定 | 第47页 |
2.3.10 蛋白免疫印迹表征MM/RAPNPs特征性蛋白 | 第47-48页 |
2.3.11 统计分析 | 第48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2.4.1 RAPNPs粒径、电位表征 | 第48-49页 |
2.4.2 DiDNPs粒径、电位表征 | 第49-50页 |
2.4.3 RAPNPs载药量及包封率 | 第50-52页 |
2.4.4 MM/RAPNPs粒径、电位及形貌表征 | 第52-54页 |
2.4.5共定位实验 | 第54-55页 |
2.4.6 MM/RANPs蛋白组成表征 | 第55-56页 |
2.4.7 MM/RANPs表面巨噬细胞膜取向表征 | 第56页 |
2.4.8 MM/RAPNPs特征性蛋白表征 | 第56-57页 |
2.4.9 MM/RAPNPs体外药物释放行为研究 | 第57-5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3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的体外评价 | 第60-76页 |
3.1 引言 | 第60页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60-6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62-65页 |
3.3.1溶血实验 | 第62页 |
3.3.2 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检测 | 第62-63页 |
3.3.3 血清中蛋白吸附 | 第63页 |
3.3.4 细胞培养 | 第63页 |
3.3.5 体外巨噬细胞吞噬 | 第63页 |
3.3.6 体外炎症内皮细胞吞噬 | 第63-64页 |
3.3.7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实验 | 第64页 |
3.3.8 统计分析 | 第64-65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3.4.1 溶血实验 | 第65-66页 |
3.4.2 血浆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检测 | 第66-67页 |
3.4.3 血清中蛋白吸附 | 第67-68页 |
3.4.4 体外巨噬细胞吞噬 | 第68-70页 |
3.4.5 体外炎症内皮细胞吞噬 | 第70-72页 |
3.4.6 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第72-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4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药物体内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安全性评价 | 第76-106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76-7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8-84页 |
4.3.1 体内长效循环检测 | 第78页 |
4.3.2 ApoE~(-/-)小鼠AS造模 | 第78页 |
4.3.3 体内靶向AS研究 | 第78-79页 |
4.3.4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AS的治疗 | 第79页 |
4.3.5 仿生纳米药物治疗后组织样本的采集 | 第79页 |
4.3.6 小鼠主动脉的油红O染色 | 第79-80页 |
4.3.7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冰冻切片制备 | 第80页 |
4.3.8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 | 第80-81页 |
4.3.9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冰切片的MASSON及甲苯胺蓝染色 | 第81页 |
4.3.10 小鼠主动脉弓根部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 | 第81-82页 |
4.3.11 小鼠主要脏器石蜡切片制备及HE染色 | 第82-83页 |
4.3.12 血液指标检测 | 第83页 |
4.3.13 统计分析 | 第83-84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4-103页 |
4.4.1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的体内长效循环 | 第84-85页 |
4.4.2 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粒子对AS部位的靶向性及体内聚集 | 第85-87页 |
4.4.3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斑块治疗效果 | 第87-92页 |
4.4.4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治疗后斑块稳定性影响 | 第92-94页 |
4.4.5 仿生纳米药物治疗对Apo E~(-/-)小鼠斑块内巨噬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 第94-98页 |
4.4.6 仿生纳米药物对ApoE~(-/-)小鼠治疗后的安全性评价 | 第98-10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3-10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106-11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106-107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32页 |
附录 | 第132-136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32-133页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33-134页 |
C.学术论文数据集 | 第134-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