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余韵--昆剧《1699·桃花扇》音乐初探 |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古韵悠扬水磨腔——昆曲艺术的流变 | 第15-22页 | 第一节 迤逦之声起江南——昆音初唱 | 第15-18页 | 第二节 南戏昆化与杂剧昆化——南曲与北曲 | 第18-20页 | 第三节 昆曲搬演形式的流变:全本戏——折子戏——新编全本戏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孔尚任及昆剧《桃花扇》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孔尚任及其传奇《桃花扇》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昆剧《桃花扇》的搬演 | 第23-28页 | 一、清代昆剧《桃花扇》的搬演 | 第23-25页 |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昆剧《桃花扇》的搬演 | 第25-28页 | 第三章 昆剧《1699·桃花扇》之《寄扇》唱腔曲牌探析 | 第28-48页 | 第一节 引曲【醉桃源】曲牌音乐探析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寄扇》所用北双调套过曲曲牌音乐探析 | 第32-38页 | 第三节 北尾【鸳鸯煞】曲牌音乐探析 | 第38-42页 | 小结 | 第42-48页 | 第四章 新编昆剧《1699·桃花扇》配乐音乐初探 | 第48-72页 | 第一节 《1699·桃花扇》推广音乐 | 第50-53页 | 第二节 八艳主题音乐设计 | 第53-61页 | 一、秦淮八艳 | 第53页 | 二、苏州评弹与昆曲的联系 | 第53-54页 | 三、昆剧《1699·桃花扇》中的八艳主题音乐 | 第54-61页 | 第三节 《1699·桃花扇》中《寄扇》一折前过场音乐 | 第61-67页 | 一、燕子楼中人卧病,灯昏被冷有谁知 | 第62-63页 | 二、莺喉歇了南北套,冰弦住了陈隋调 | 第63-65页 | 三、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 | 第65页 | 四、声传皓齿曲未终 | 第65-67页 | 第四节 场景音乐在《1699·桃花扇》一剧中的运用 | 第67-72页 | 结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附录一 分析该剧所用乐谱 | 第78-83页 | 附录二 昆曲《桃花扇》传统曲谱及新谱目录 | 第83-85页 | 附录三 江苏省昆剧院《桃花扇》剧照 | 第85-9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