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高校档案馆为例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9页 | 1.2.1 论文发表现状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方法、创新点 | 第19-2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3 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信息生态位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2.1 生态系统 | 第22-24页 | 2.1.1 生态学与生态系统 | 第22页 | 2.1.2 信息生态系统及信息生态位 | 第22-24页 | 2.2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 | 第24-28页 | 2.2.1 高校档案馆及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 | 第24-25页 | 2.2.2 高校档案馆的信息生态位理论 | 第25-28页 | 2.3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动变机理 | 第28-31页 | 2.3.1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动变形式 | 第28-29页 | 2.3.2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动变的原因 | 第29页 | 2.3.3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动变原则 | 第29-31页 | 3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问题分析 | 第31-42页 | 3.1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问题 | 第31-38页 | 3.1.1 信息生态位宽度狭窄 | 第31-33页 | 3.1.2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内部结构失衡 | 第33-36页 | 3.1.3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重叠与缺位 | 第36-38页 | 3.2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问题的成因 | 第38-42页 | 3.2.1 思想根源 | 第38-40页 | 3.2.2 制度根源 | 第40-41页 | 3.2.3 高校档案自身特点的限制 | 第41-42页 | 4 高校档案馆信息生态位的优化 | 第42-53页 | 4.1 信息生态位优化的原则 | 第42-45页 | 4.1.1 科学定位原则 | 第42-43页 | 4.1.2 宽度适当原则 | 第43页 | 4.1.3 综合协调原则 | 第43-44页 | 4.1.4 多元合作原则 | 第44-45页 | 4.2 信息生态位优化的策略 | 第45-51页 | 4.2.1 优化信息生态位关键要素质量,保证信息生态位正常发展 | 第45-46页 | 4.2.2 巩固实际生态位,完善档案馆现有服务空间 | 第46-48页 | 4.2.3 挖掘潜在生态位,发展档案馆新生服务空间 | 第48-49页 | 4.2.4 寻求共生生态位,谋求互利共生 | 第49-51页 | 4.3 保证信息生态位优化的环境支持 | 第51-53页 | 4.3.1 加大档案人才培养力度,保证教育支持 | 第51-52页 | 4.3.2 完善法制建设,保证政策支持 | 第52-5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