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1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依据和意义 | 第11-13页 |
一、我国博士培养的历史背景 | 第11页 |
二、美国研究型博士培养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1-12页 |
三、博士培养质量成为大学发展核心竞争力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3-16页 |
一、国内相关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二、国外相关研究评述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范围说明 | 第16-20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培养的目标特色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培养目标在哲学博士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哲学博士培养目标要素构成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相关专业Ph.D培养目标要素特色 | 第23-27页 |
一、理论的领导力——范德堡大学Ph.D学位博士的培养目标 | 第23-24页 |
二、开创国际影响——哥伦比亚大学Ph.D博士培养目标 | 第24-25页 |
三、精英中的精英——斯坦福大学Ph.D学位的培养目标 | 第25-26页 |
四、公民的教育——俄勒冈大学ph.D的培养目标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美国四所一流教育学院培养目标整体特色分析 | 第27-31页 |
一、高度统合的治学精神 | 第27页 |
二、高度抽象的培养目标 | 第27-28页 |
三、极具个性化的培养目标 | 第28-29页 |
四、致力于培养领导型人才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博士录取特色与奖助学金特点 | 第31-42页 |
第一节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博士录取的一般标准及其特色 | 第31页 |
第二节 Ph.D博士项目的录取——以范德堡大学教育学院为例 | 第31-36页 |
一、细节决定成败——繁多的申请材料和申请程序 | 第31-33页 |
二、机会丰富——交错独立的申请时间 | 第33-34页 |
三、学术能力——录取决策中重要指标 | 第34页 |
四、教授自主权——录取决策中教授的学术权力 | 第34-35页 |
五、教授权力与院系权力在招生录取中的制约关系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四所大学奖助学金设置的基本特点 | 第36-39页 |
一、范德堡大学统筹兼顾的奖助学金特色 | 第36-37页 |
二、体系齐全,品类繁多的斯坦福大学奖学金 | 第37-38页 |
三、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和俄勒冈大学教师学院奖助体系类别严格划分 | 第38-39页 |
第四节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的录取和奖助学金特点 | 第39-42页 |
一、苛严的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录取标准 | 第39-40页 |
二、高支持、大金额、全保障的奖助学金体系 | 第40页 |
三、良性互动的院校资金循环体系 | 第40-41页 |
四、录取工作中的国际化视野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哲学博士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特色 | 第42-50页 |
第一节 课程研究在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研究过程中的涵义与地位 | 第42-44页 |
一、课程设置是课程研究中的一门科学 | 第42页 |
二、课程设置的超越性意义 | 第42-43页 |
三、课程设置的科学评价标准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哲学博士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特色 | 第44-48页 |
一、注重实践研究——范德堡大学 | 第44-45页 |
二、注重理论的深入学习——俄勒冈大学 | 第45-46页 |
三、注重数理背景与调查研究的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 | 第46-47页 |
四、四所一流教育学院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特色分析 | 第47-48页 |
第三节 美国一流教育学院课程设置运行特色 | 第48-50页 |
一、按部就班的课程指导与选择 | 第48页 |
二、严格的课程学分获取 | 第48页 |
三、富于国际视野的学术交流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博士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特色 | 第50-58页 |
第一节 质量保障的内涵 | 第51页 |
第二节 学科培养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机制 | 第51-55页 |
一、多层次、多空间的淘汰机制 | 第51-53页 |
二、严谨、规范、标准化——学位论文撰写(DISSERTATIONPROCESS)与学位授予 | 第53-55页 |
三、从淘汰机制看培养质量保障特色 | 第55页 |
第三节 学生发展的保障——安逸的校园学习环境 | 第55-58页 |
第六章 美国博士培养特色对我国的启示与展望 | 第58-62页 |
第一节 美国哲学博士培养的成功经验 | 第58页 |
第二节 我国博士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58-61页 |
一、我国博士学位的培养定位不清晰,社会对博士头衔盲目崇拜 | 第59页 |
二、博士培养质量把关不严,缺乏第三方监管 | 第59-60页 |
三、博士培养过程存在偏差,博士教育沦陷为“论文博士” | 第60页 |
四、部分学位点不适合培养高质量博士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硕士在学期间学术成果与获奖 | 第66-67页 |
后记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