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饲料级L-色氨酸的制备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53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色氨酸的存在、性质、用途、安全性 | 第17-23页 | 1 色氨酸的存在 | 第17页 | 2 色氨酸的性质 | 第17-19页 | ·色氨酸的物理性质 | 第17-18页 | ·色氨酸的化学性质 | 第18-19页 | 3 色氨酸的应用 | 第19-21页 | ·色氨酸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 第19页 | ·色氨酸在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9页 | ·色氨酸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 第19-20页 | ·色氨酸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色氨酸转化为烟酸的效率 | 第20-21页 | ·色氨酸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 第21页 | ·色氨酸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第21页 | ·色氨酸对采食量、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 第21页 | ·色氨酸对猪禽行为的影响 | 第21页 | 4 L-色氨酸的安全性 | 第21-22页 | 5 饲料级L-色氨酸的简要市场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节 L-色氨酸的制备方法 | 第23-34页 | 1 提取法 | 第23-24页 | 2 发酵法 | 第24-27页 | ·直接发酵法 | 第24-26页 | ·添加前体发酵法 | 第26-27页 | ·发酵-化学或酶合成法 | 第27页 | 3 酶法 | 第27-31页 | ·吲哚甲基海因水解法 | 第27-28页 | ·吲哚和丝氨酸合成法 | 第28-29页 | ·吲哚和丙酮酸合成法 | 第29页 | ·吲哚和半胱氨酸合成 | 第29页 | ·转氨酶法制备L-色氨酸 | 第29-31页 | 4 化学合成-拆分法生产L-色氨酸 | 第31-34页 | 第四节 DL-色氨酸化学合成的方法 | 第34-42页 | 1 在合成过程中形成吲哚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 第34-36页 | 2 以吲哚为原料的合成法 | 第36-41页 | ·从吲哚出发,经由3-吲哚醛的合成法 | 第36-37页 | ·由吲哚出发,经由3-二甲基氨甲基吲哚的合成法 | 第37-39页 | ·由吲哚直接缩合的合成法 | 第39-41页 | 3 吲哚的制备 | 第41-42页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3页 | 第二章 吲哚的制备 | 第53-73页 | 第一节 吲哚制备方法评述 | 第53-56页 | 第二节 邻硝基乙苯催化加氢制备邻乙基苯胺 | 第56-60页 | 1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7页 | ·分析方法 | 第57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0页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57页 |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 第57-58页 | ·搅拌对外扩散的影响 | 第58页 | ·反应压力的选择 | 第58-59页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59-60页 | 3 结论 | 第60页 | 第三节 邻乙基苯胺催化脱氢环化制备吲哚 | 第60-70页 | 1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2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CuAB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吲哚的制备 | 第61-62页 | ·吲哚的表征 | 第62页 | ·产物分析方法 | 第62页 | ·自行设计的脱氢反应器体系 | 第62-63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3-69页 | ·催化剂研究进展与脱氢环化机理 | 第63-64页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64-65页 | ·催化剂组分对反应的影响 | 第65-66页 | ·反应温度的选择 | 第66-67页 | ·床层空速的选择 | 第67页 | ·混合水比例的选择 | 第67-68页 | ·催化剂的寿命考察 | 第68-69页 | 3 结论与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第三章 吲哚甲基海因的制备 | 第73-102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73-74页 | 第二节 吲哚醛的的制备 | 第74-78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5页 | ·实验方法 | 第75-76页 | ·吲哚醛的表征 | 第76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6-78页 | ·N,N-二甲基甲酰胺(DMF)用量的选择 | 第76页 | ·苯作为替代溶剂的应用 | 第76-77页 | ·氢氧化钠用量的分析 | 第77页 | ·反应副产物的利用 | 第77-78页 | 3 小结 | 第78页 | 第三节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制备 | 第78-82页 | 1 实验部分 | 第7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79页 |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表征 | 第79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9-82页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79-80页 | ·缩合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80-81页 | ·醇洗物的重复利用 | 第81-82页 | 3 小结 | 第82页 | 第四节 吲哚亚甲基海因催化氢化制备吲哚甲基海因 | 第82-96页 | 1 实验部分 | 第82-83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82页 | ·实验方法 | 第82-83页 | ·T-1型雷尼镍催化剂的制备 | 第82-83页 | ·吲哚甲基海因的制备 | 第83页 | ·吲哚甲基海因的表征 | 第83页 | ·吲哚甲基海因的分析 | 第8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83-95页 | ·催化剂的选择 | 第83-84页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84-85页 | ·氢氧化钠浓度的影响 | 第85-89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 第85-88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碱溶液紫外吸收测定 | 第85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线性关系 | 第85-86页 | ·温度对吲哚亚甲基海因溶解度的影响 | 第86页 | ·氢氧化钠浓度对吲哚亚甲基海因溶解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溶解过程研究 | 第87-88页 | ·不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88-89页 | ·催化剂用量的选择 | 第89-90页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初始氢压的选择 | 第91-92页 | ·添加物的影响 | 第92-93页 | ·活性炭的使用 | 第92-93页 | ·添加三乙胺和吲哚醛对反应的影响 | 第93页 | ·搅拌转速对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93-94页 | ·底物浓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产物调酸的影响 | 第95页 | 3 结论 | 第95-96页 | 第五节 吲哚甲基海因和吲哚亚甲基海因在碱性溶液中的稳定性 | 第96-100页 |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97页 | ·实验材料 | 第97页 | ·实验方法 | 第97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的水解 | 第97页 | ·N-氨甲酰色氨酸的制备 | 第97页 | ·N-氨甲酰色氨酸的表征 | 第97页 | ·开环过程检测 | 第9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97-99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不同碱浓度下的开环情况 | 第97-98页 | ·吲哚甲基海因在不同pH值下的开环情况 | 第98页 | ·不同温度下吲哚亚甲基海因和吲哚甲基海因的开环情况 | 第98-99页 | 3 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磁分离技术在催化加氢中的应用 | 第102-118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02-103页 | 第二节 釜式反应器中磁性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103-109页 | 1 实验内容 | 第103-104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3页 | ·实验方法 | 第103-104页 | ·检测方法 | 第10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08页 | ·磁性材料的选择 | 第104页 | ·磁性材料对催化剂的吸附性及吸附量 | 第104-105页 | ·批次反应中催化剂粉化度以及出料时催化剂的流失量 | 第105-106页 | ·磁性载体热吸附稳定性实验 | 第106页 | ·添加磁性材料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未添加磁性材料时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 第107页 | ·添加磁性材料对催化剂重复利用性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3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三节 管式反应器中磁性应用研究初步 | 第109-116页 | 1 实验内容 | 第109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09页 | ·实验方法 | 第10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5页 | ·管式固定床反应器的设计 | 第109-110页 | ·磁性材料的选择 | 第110页 | ·对羟基亚苄基海因的加氢效果 | 第110-111页 | ·吲哚亚甲基海因加氢效果 | 第111页 | ·管式反应器中吲哚亚甲基海因批次反应的结果 | 第111-112页 | ·溶解-反应耦合加氢反应 | 第112-113页 | ·磁稳定床反应器的设计和应用 | 第113-115页 | 3 结论 | 第115页 | 4 展望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8页 | 第五章 吲哚甲基海因水解制备DL-色氨酸 | 第118-129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18页 | 第二节 DL-色氨酸的水解制备 | 第118-124页 |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118-1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18页 | ·实验方法 | 第118-119页 | ·DL-色氨酸的制备 | 第118-119页 | ·过程检测 | 第11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19-124页 | ·吲哚甲基海因水解条件的选择 | 第119页 | ·碱种类对水解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碱浓度对水解的影响 | 第120页 | ·温度对水解的影响 | 第120-121页 | ·DL-色氨酸在强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 | 第121-122页 | ·水解反应动力学 | 第122-123页 | ·水解液调酸过程研究 | 第123-124页 | 3 结论 | 第124页 | 第三节 DL-色氨酸制备过程进一步优化 | 第124-128页 | 1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124-1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24页 | ·实验方法 | 第124-125页 | ·加压高温水解制备DL-色氨酸 | 第125页 | ·加氢-水解连串反应制备DL-色氨酸 | 第125页 | ·过程检测 | 第12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25-127页 | ·加压高温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 第125页 | ·底物浓度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加氢-水解连串反应 | 第126-127页 | 3 结论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29页 | 第六章 DL-色氨酸的拆分 | 第129-160页 | 第一节 前言 | 第129-131页 | 第二节 N-乙酰-DL-色氨酸及的制备 | 第131-135页 | 1 实验部分 | 第13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2页 | ·实验方法 | 第132页 | ·N-乙酰-色氨酸的制备 | 第132页 | ·N-乙酰-色氨酸的表征 | 第132页 | ·分析方法 | 第132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2-135页 | ·乙酸酐加入量的影响 | 第132-133页 | ·不同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133页 | ·反应时间的选取 | 第133-134页 | ·加氢-水解-乙酰化连串反应制备N-乙酰-DL-色氨酸 | 第134-135页 | 3 结论 | 第135页 | 第三节 氨基酰化酶的发酵制备 | 第135-147页 | 1 实验部分 | 第136-13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36页 | ·培养基 | 第136页 | ·实验方法 | 第136-137页 | ·米曲霉3042固态发酵及粗酶的提取 | 第136页 | ·米曲霉3042液态发酵 | 第136页 | ·氨基酰化酶酶活的测定 | 第136-137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37-146页 | ·固态发酵产酶 | 第137-139页 | ·基质中原料比的影响 | 第137页 | ·水活度的影响 | 第137-138页 | ·固态发酵产酶曲线的测定 | 第138-139页 | ·液态发酵产酶 | 第139-142页 | ·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139-140页 | ·不同麸皮浓度和大小对产酶的影响 | 第140页 | ·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 | 第140-141页 | ·液态发酵产酶过程曲线 | 第141页 | ·通气量对产酶的影响 | 第141-142页 | ·液体发酵产酶的提高方法研究 | 第142-146页 |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142-145页 | ·Plackett-Burman法筛选影响酶产量的重要因素 | 第142-143页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培养基 | 第143-145页 | ·菌体产酶位点分析 | 第145页 | ·添加产酶促进剂的作用 | 第145-146页 | ·固态和液态发酵产酶对比 | 第146页 | 3 结论 | 第146-147页 | 第四节 DL-色氨酸的拆分研究 | 第147-153页 | 1 实验部分 | 第147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47页 | ·实验方法 | 第147页 | ·N-乙酰-DL-色氨酸拆分过程 | 第147页 | ·N-乙酰-D-色氨酸的消旋化 | 第147页 | ·过程分析 | 第147页 |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47-153页 | ·游离氨基酰化酶拆分过程 | 第147-148页 | ·氨基酰化酶的固定化及重复利用 | 第148-149页 | ·米曲霉菌体拆分和重复利用 | 第149-150页 | ·无效对映体N-乙酰-D-色氨酸的利用 | 第150-153页 | ·乙酸酐用量的选择 | 第151页 | ·消旋化温度的选择 | 第151-152页 | ·消旋化过程的比较 | 第152页 | ·N-乙酰-D-色氨酸的新用途 | 第152-153页 | 3 结论 | 第153页 | 第五节 L-色氨酸生产成本核算和分析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0-164页 | 附录一 | 第164-171页 | 附录二 | 第171-17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
|
|
|
|
论文编号BS2018275,这篇论文共178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2.3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9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