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2-15页 |
1.1.1 探求果园土壤质量演化是寻求渭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 第12-13页 |
1.1.2 探求果园土壤质量演化是现代人为强度管理与利用体系下土壤质量演替规律的重要内容 | 第13-14页 |
1.1.3 探索果园土壤质量演化是揭示果树衰老的重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2.1 果园土壤质量退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2 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当前亟待解决问题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9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19-20页 |
2.2.1 土壤剖面农化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 第20页 |
2.2.2 土壤容重样品采集 | 第20页 |
2.2.3 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样品的采集 | 第20页 |
2.2.4 土壤团聚体分析样品的采集 | 第20页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0-23页 |
2.3.1 果园土壤物理性质测试 | 第20-22页 |
2.3.2 果园土壤化学性质测定 | 第22页 |
2.3.3 渭北果园土壤物理质量改良试验设计 | 第22-23页 |
2.4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渭北果园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特征及危害 | 第24-3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页 |
3.2.1 果园土壤容重的变化与评价 | 第25-26页 |
3.2.2 果园土壤紧实度的变化与评价 | 第26-28页 |
3.2.3 果园土壤孔隙度的变化与评价 | 第28页 |
3.2.4 果园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与评价 | 第28-30页 |
3.2.5 果园土壤物理性状退化程度的评价 | 第30页 |
3.3 小结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渭北果园土壤物理质量退化机理分析 | 第32-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4.1.1 土样采集 | 第33页 |
4.1.2 土壤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3-3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0页 |
4.2.1 果园土壤结构变化趋势 | 第34-38页 |
4.2.2 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 | 第38-39页 |
4.2.3 果园土壤粘粒含量变化趋势 | 第39页 |
4.2.4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39-40页 |
4.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渭北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特征 | 第41-50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5.1.1 土样采集 | 第42页 |
5.1.2 土壤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4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7页 |
5.2.1 果园土壤剖面碳酸钙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5.2.2 果园土壤剖面交换性钙含量变化 | 第43-45页 |
5.2.3 果园土壤剖面水溶性钙含量变化 | 第45-46页 |
5.2.4 果园土壤剖面钙素贮量变化 | 第46-47页 |
5.3 小结 | 第47-50页 |
5.3.1 植果对土壤剖面碳酸钙的影响 | 第47页 |
5.3.2 植果对土壤剖面交换性钙的影响 | 第47-48页 |
5.3.3 植果对土壤剖面水溶性钙的影响 | 第48-50页 |
第六章 渭北果园土壤物理改良技术与效果探索 | 第50-58页 |
6.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2页 |
6.1.1 实验方案 | 第51页 |
6.1.2 监测项目及测试方法 | 第51-52页 |
6.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6.2.1 不同“亮窗”处理改良技术对果园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6.2.2 不同“亮窗”处理改良技术对土壤剖面CO_2 释放通量的影响 | 第54-57页 |
6.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1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7.1.1 渭北果园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状态 | 第58页 |
7.1.2 渭北果园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的主要机理分析 | 第58页 |
7.1.3 渭北果园土壤钙素退化状态 | 第58-59页 |
7.1.4 对渭北果园土壤物理质量改良的效果分析 | 第59页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59-60页 |
7.3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