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汉藏交界地带的徘徊者--近现代在安多(Amdo)的西方人及其旅行书写 |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绪论 | 第9-23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23页 | 上篇 考察史 | 第23-149页 | 第一章 早期西方人对藏区及安多的认识 | 第24-41页 | 第一节 西方对西藏文化的经典想象 | 第24-30页 | 第二节 中世纪欧洲旅行文献中关于安多藏区的知识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从旅行到考察——西方人在安多的出现 | 第32-41页 | 第二章 相关考察学术机构和传教差会简介 | 第41-60页 | 第一节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 第41-44页 | 第二节 俄国地理学会 | 第44-46页 | 第三节 美国考察机构 | 第46-50页 | 第四节 欧美传教组织 | 第50-60页 | 第三章 俄国主要考察人物及考察 | 第60-77页 | 第一节 俄国安多藏区考察背景 | 第60-63页 | 第二节 普尔热瓦斯基时代的俄国早期考察 | 第63-70页 | 第三节 科兹洛夫考察队及俄国的后期考察 | 第70-77页 | 第四章 欧美主要考察人物及考察 | 第77-124页 | 第一节 欧美安多藏区考察背景 | 第77-79页 | 第二节 欧洲主要考察人物及考察 | 第79-103页 | 第三节 美国主要考察人物及考察 | 第103-124页 | 第五章 主要传教士及考察 | 第124-149页 | 第一节 传教士与安多考察 | 第124-126页 | 第二节 内地会主要传教士 | 第126-131页 | 第三节 宣道会主要传教士 | 第131-138页 | 第四节 神召会主要传教士 | 第138-146页 | 第五节 天主教圣母圣心会神父施拉姆的蒙古尔人考察 | 第146-149页 | 下篇 考察文献研究 | 第149-305页 | 第六章 近现代西方考察视阈下的安多境域 | 第150-167页 | 第一节 安多地理境域 | 第150-154页 | 第二节 安多社会环境 | 第154-158页 | 第三节 地域考察概说 | 第158-161页 | 第四节 人文考察概说 | 第161-167页 | 第七章 阿尼玛卿山地区的考察 | 第167-183页 | 第一节 西方人藏东考察热与阿尼玛卿山考察 | 第167-169页 | 第二节 初识阿尼玛卿山——1884年至1908年考察人物及成果 | 第169-174页 | 第三节 再识阿尼玛卿山——1920年至1949年考察人物及其主要成果 | 第174-18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81-183页 | 第八章 青海湖地区的考察 | 第183-202页 | 第一节 考察缘由 | 第183-186页 | 第二节 青海湖地区的自然考察 | 第186-191页 | 第三节 青海湖环湖地区的民族学考察 | 第191-197页 | 第四节 考察家对东干人以及撒拉尔人起义的记录 | 第197-20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00-202页 | 第九章 柴达木地区的考察 | 第202-217页 | 第一节 考察缘由 | 第202-205页 | 第二节 自然考察 | 第205-208页 | 第三节 民族学和人种学考察 | 第208-212页 | 第四节 柔克义在香日德的民俗调查 | 第212-214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214-217页 | 第十章 柔克义对青海湖及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考察材料及讨论 | 第217-229页 | 第一节 “巴纳亥”释义及其人口研究 | 第217-220页 | 第二节 青海湖区的藏蒙族群及人口概况 | 第220-221页 | 第三节 环湖藏人人口的记录及讨论 | 第221-226页 | 第四节 柴达木及环湖地区的蒙古族人口记录及讨论 | 第226-229页 | 第十一章 贡本寺及鲁沙尔镇 | 第229-240页 | 第一节 考察缘由 | 第229-232页 | 第二节 贡本寺的僧数考察与分析 | 第232-234页 | 第三节 七世米纳活佛 | 第234-237页 | 第四节 贡本寺的经济和商业考察 | 第237-238页 | 第五节 鲁沙尔镇的商业和节目 | 第238-240页 | 第十二章 拉卜楞大寺及塔洼镇 附:循化 | 第240-269页 | 第一节 考察缘由 | 第240-244页 | 第二节 早期考察印象(1920年之前) | 第244-249页 | 第三节 后期考察及文献研究(1920年之后) | 第249-262页 | 附:柔克义的循化撒拉尔村镇考察文献 | 第262-269页 | 第十三章 卓尼及卓尼大寺 | 第269-292页 | 第一节 考察缘由 | 第269-273页 | 第二节 第19代卓尼土司及其时代的卓尼 | 第273-278页 | 第三节 录巴寺 | 第278-286页 | 第四节 卓尼大藏经 | 第286-292页 | 第十四章 结语 | 第292-305页 | 第一节 “东方学”视角下的西方藏区考察 | 第292-296页 | 第二节 考察文献中的安多心理认知 | 第296-299页 | 第三节 一个崭新的人类学研究领域——传教人类学 | 第299-301页 | 第四节 对国内研究的反思与检讨 | 第301-305页 | 附录:以西方考察家名字命名的主要安多动植物一览表 | 第305-310页 | 参考文献 | 第310-318页 | 英文文献 | 第310-315页 | 汉译藏文文献 | 第315页 | 汉文文献 | 第315-31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18-319页 | 致谢 | 第319-320页 |
|
|
|
|
论文编号BS23426,这篇论文共320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112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60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