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缩略词表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2-13页 |
一、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3-23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3-16页 |
1.1.1 材料 | 第13页 |
1.1.2 方法 | 第13-14页 |
1.1.3 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的评价 | 第14-16页 |
1.1.4 统计学方法 | 第16页 |
1.2 结果 | 第16-21页 |
1.2.1 一般情况观察 | 第16-18页 |
1.2.2 DAI评分的比较 | 第18-19页 |
1.2.3 CMDI、HS评分较比 | 第19-21页 |
1.3 讨论 | 第21-22页 |
1.3.1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21页 |
1.3.2 T N B S、乙醇浓度的选择 | 第21-22页 |
1.3.3 实验室环境的选择 | 第22页 |
1.4 小结 | 第22-23页 |
二、巴豆霜、大黄对大鼠溃疡性结肠作用机制及有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 第23-43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3-28页 |
2.1.1 对象 | 第23-24页 |
2.1.2 方法 | 第24-25页 |
2.1.3 标本采集和处理 | 第25页 |
2.1.4 指标检测 | 第25-27页 |
2.1.5 统计学分析 | 第27-28页 |
2.2 结果 | 第28-35页 |
2.2.1 一般情况 | 第28-29页 |
2.2.2 对结肠长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3 结肠组织CMDI、HPS较 | 第30页 |
2.2.4 对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的影响 | 第30-32页 |
2.2.5 对大鼠外周血IL-6、IL-10的影响 | 第32-34页 |
2.2.6 COX-2、ICAM-1 表达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 讨论 | 第35-41页 |
2.3.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名的认识 | 第35-36页 |
2.3.2 大黄、巴豆霜治疗UC背景及理论依据 | 第36-38页 |
2.3.3 大黄、巴豆霜治疗UC机制探讨 | 第38页 |
2.3.4 大黄、巴豆霜对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5 大黄、巴豆霜促进抗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平衡的回复 | 第39-40页 |
2.3.6 下调COX-2、ICAM-1的表达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3页 |
三、药物成分组合对H2O2诱导IEC-6 凋亡的影响 | 第43-67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43-55页 |
3.1.1 对象 | 第43-46页 |
3.1.2 方法 | 第46-55页 |
3.2 结果 | 第55-62页 |
3.2.1MTT法检测结果 | 第55-57页 |
3.2.2 实验用药对凋亡细胞DNA影响 | 第57-58页 |
3.2.3 实验用药对不同时期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3.2.4 Tunnel法检测不同药物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3.2.5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60-61页 |
3.2.6 实验用药对IEC-6 细胞Caspase-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1-62页 |
3.3 讨论 | 第62-66页 |
3.3.1 IEC-6 细胞对于评价药物肠粘膜损伤保护的可行性 | 第63-64页 |
3.3.2 药物预处理后,细胞增殖明显 | 第64页 |
3.3.3 实验用药对细胞中晚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64-65页 |
3.3.4 药物对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全文结论 | 第67-68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综述 | 第78-106页 |
综述一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 第78-82页 |
综述二 中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 第82-88页 |
综述三 肠屏障受损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88-9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7-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