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绪论 | 第17-42页 |
第一章 "非俄罗斯性"与"影响的焦虑" | 第42-62页 |
第一节 "俄罗斯性"与"非俄罗斯性"之争 | 第42-52页 |
第二节 "影响的焦虑"与"诗学误读" | 第52-62页 |
第二章 流亡中的守望:1922-1928年间的纳博科夫 | 第62-93页 |
第一节 《玛申卡》:"失去的天堂" | 第64-74页 |
第二节 "乔尔巴归来":纳博科夫短篇小说研究 | 第74-93页 |
第三章 误读与修正:1928-1932年间的纳博科夫 | 第93-137页 |
第一节 人性中的"庸俗" | 第94-107页 |
第二节 《卢仁的防守》:对内在世界的关注 | 第107-120页 |
第三节 纳博科夫和果戈理的"对话" | 第120-137页 |
第四章 继承与超越:1932-1940年的纳博科夫 | 第137-178页 |
第一节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修正:以《绝望》为例 | 第138-156页 |
第二节 "引人联想"与"死者的回归":以《洛丽塔》为例 | 第156-168页 |
第三节 《天赋》:纳博科夫的文学宣言 | 第168-178页 |
第五章 沐浴"白银时代"文化:1940年后的纳博科夫与俄国象征主义 | 第178-213页 |
第一节 纳博科夫和"彼岸世界" | 第182-188页 |
第二节 纳博科夫"彼岸世界"中的永恒女性 | 第188-201页 |
第三节 别雷的"象征化"和纳博科夫的"宇宙同步" | 第201-213页 |
第六章 逆向的思乡:纳博科夫自我身份认同的矛盾与焦虑 | 第213-230页 |
第一节 自我身份认同的矛盾性 | 第214-220页 |
第二节 "失去的天堂"和"逆向的思乡" | 第220-223页 |
第三节 "固执己见" | 第223-230页 |
结语 | 第230-232页 |
引用文献 | 第232-2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240-241页 |
致谢 | 第241-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