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0页 |
·蓝藻的危害及其处理现状 | 第12-15页 |
·蓝藻的危害 | 第12页 |
·蓝藻的处理方式 | 第12-14页 |
·蓝藻好氧堆肥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我国农业生产中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利用现状 | 第15-19页 |
·猪粪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 第15-16页 |
·猪粪处理现状 | 第16-17页 |
·猪粪好氧堆肥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猪粪好氧气堆肥过程温室气体的排放 | 第18-19页 |
·好氧堆肥及其存在问题 | 第19-25页 |
·好氧堆肥及其类型 | 第19-20页 |
·好氧堆肥的影响因素 | 第20-22页 |
·好氧堆肥腐熟指标 | 第22-24页 |
·好氧堆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生物质炭的性质及其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生物质炭的性质 | 第25页 |
·生物质炭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 | 第25-26页 |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6-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二章 不同种类生物质炭对蓝藻好氧堆肥养分含量及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试验方案 | 第31-32页 |
·试验装置 | 第31页 |
·温度的控制 | 第31页 |
·通风供氧控制 | 第31-32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32页 |
·样品测定项目和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含水率 | 第32页 |
·水溶性碳 | 第32页 |
·铵态氮和硝态氮 | 第32页 |
·有机碳 | 第32页 |
·全氮、全磷、全钾 | 第32页 |
·种子发芽指数 | 第32-33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堆体养分含量变化 | 第33-34页 |
·种子发芽指数的变化 | 第34页 |
·讨论 | 第34-35页 |
·添加生物质炭对蓝藻堆肥前后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添加生物质炭对蓝藻堆肥前后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堆肥腐熟程度的影响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页 |
·供试材料 | 第36-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7页 |
·堆肥工艺 | 第37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7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堆制过程中堆体温度的变化 | 第37-38页 |
·堆制过程中堆体pH值的变化 | 第38页 |
·堆制过程中堆体电导率的变化 | 第38-39页 |
·堆制前后堆肥有机碳含量 | 第39-40页 |
·堆制过程中堆体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堆制前后堆肥的全氮含量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堆肥温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堆肥pH的影响 | 第43页 |
·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堆肥EC的影响 | 第43-44页 |
·添加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堆肥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好氧堆肥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第48-56页 |
·引言 | 第48页 |
·供试材料 | 第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堆肥工艺 | 第48-49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9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4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甲烷排放的影响 | 第49页 |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 第49-50页 |
·小麦秸秆生物质炭对猪粪好氧堆肥过程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 第50-52页 |
·讨论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全文结论 | 第56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5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56页 |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专利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