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皱波角叉菜的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1.1 皱波角叉菜 | 第11页 |
1.1.2 皱波角叉菜的生活史 | 第11-12页 |
1.1.3 皱波角叉菜的价值 | 第12-13页 |
1.2 HSP70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HSP的产生 | 第13页 |
1.2.2 HSP70的结构 | 第13-14页 |
1.2.3 植物中HSP70的分类及亚细胞定位 | 第14-15页 |
1.2.4 植物中HSP70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1.3 钙-钙调素热激信号通路调节HSP70的表达 | 第16-18页 |
1.3.1 钙调素的发现及结构 | 第16页 |
1.3.2 钙-钙调素信号系统位于热激信号转导通路的上游 | 第16-17页 |
1.3.3 钙-钙调素热激信号通路调节HSP70表达的机制 | 第17-18页 |
1.4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39页 |
2.1 皱波角叉菜CaM、HSP70基因的克隆及Real-Time PCR | 第20-27页 |
2.1.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2 皱波角叉菜CaM与HSP70基因序列的获得 | 第21页 |
2.1.3 总RNA提取 | 第21-22页 |
2.1.4 反转录 | 第22页 |
2.1.5 皱波角叉菜CaM与HSP70基因的PCR扩增 | 第22-23页 |
2.1.6 PCR产物的纯化及回收 | 第23-24页 |
2.1.7 连接、转化、测序 | 第24-25页 |
2.1.8 序列分析 | 第25-26页 |
2.1.9 Real-Time PCR | 第26页 |
2.1.10 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2.2 克隆CcCaM和CcHSP70基因的ORF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27-30页 |
2.2.1 提取质粒 | 第27页 |
2.2.2 PCR扩增CcCaM与CcHSP70基因的ORF | 第27-29页 |
2.2.3 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29页 |
2.2.4 检测重组载体 | 第29-30页 |
2.3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及ATPase活性检测 | 第30-37页 |
2.3.1 试剂配制 | 第30-33页 |
2.3.2 重组蛋白质诱导条件的摸索 | 第33-35页 |
2.3.3 SDS-PAGE电泳 | 第35-36页 |
2.3.4 重组蛋白质的大量诱导 | 第36页 |
2.3.5 重组蛋白的Ni-NTA柱纯化 | 第36-37页 |
2.3.6 CcHSP70的ATP酶活性检测 | 第37页 |
2.4 转pET28a-CcHSP70大肠杆菌的耐热性以及抗冷性实验 | 第37-39页 |
2.4.1 测定高温胁迫下转pET28a-CcHSP70菌株的生长情况 | 第37-38页 |
2.4.2 高温胁迫下转pET28a-CcHSP70菌株的菌体存活率 | 第38页 |
2.4.3 冷胁迫下转pET28a-CcHSP70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 | 第38-39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9-53页 |
3.1 皱波角叉菜CaM、HSP70基因的克隆及Real-Time PCR | 第39-47页 |
3.1.1 皱波角叉菜RNA电泳检测 | 第39页 |
3.1.2 皱波角叉菜CaM与HSP70基因的克隆结果 | 第39-40页 |
3.1.3 序列分析结果 | 第40-44页 |
3.1.4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高温处理下CcCaM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 | 第44-45页 |
3.1.5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高温与冷处理下Cc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 | 第45-47页 |
3.2 克隆CcCaM和CcHSP70基因ORF的及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47-48页 |
3.3 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分离纯化及ATPase活性检测 | 第48-50页 |
3.3.1 CcCaM的诱导表达及分离纯化 | 第48页 |
3.3.2 CcHSP70的诱导表达及分离纯化 | 第48-49页 |
3.3.3 CcHSP70的ATP酶活性 | 第49-50页 |
3.4 转pET28a-CcHSP70大肠杆菌的耐热性以及抗冷性实验 | 第50-53页 |
3.4.1 测定高温胁迫下转pET28a-CcHSP70菌株的生长情况 | 第50页 |
3.4.2 高温胁迫下转pET28a-CcHSP70菌株的菌体存活率 | 第50-51页 |
3.4.3 冷胁迫下转pET28a-CcHSP70大肠杆菌的生长情况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