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和应涌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和应涌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电子式CT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与特性 | 第18-34页 |
2.1 和应涌流的产生模式 | 第18-20页 |
2.2 普通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 | 第20-27页 |
2.2.1 和应涌流的等效电路和仿真模型 | 第20-22页 |
2.2.2 并联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 | 第22-25页 |
2.2.3 级联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 | 第25-27页 |
2.3 换流变压器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 | 第27-31页 |
2.3.1 换流变压器的特点 | 第27-28页 |
2.3.2 直流偏磁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换流变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与特性 | 第29-31页 |
2.4 和应涌流的特点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和应涌流导致差动保护误动的原因研究 | 第34-46页 |
3.1 差动保护的原理和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 第34-36页 |
3.1.1 差动保护原理 | 第34-35页 |
3.1.2 励磁涌流识别方法 | 第35-36页 |
3.2 和应涌流下差动保护误动实例统计和分析 | 第36-37页 |
3.3 电磁式CT暂态饱和对和应涌流的影响 | 第37-42页 |
3.3.1 不同等级电磁式CT的饱和情况 | 第37-38页 |
3.3.2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原理 | 第38-39页 |
3.3.3 CT暂态饱和对和应涌流二次谐波含量和间断角的影响 | 第39-42页 |
3.4 CT饱和情况下和应涌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42-45页 |
3.4.1 CT饱和情况下并联和应涌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2 CT饱和情况下级联和应涌流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电子式CT传变和应涌流的特性研究 | 第46-64页 |
4.1 电子式CT的优点和分类 | 第46-49页 |
4.1.1 电子式CT的优点 | 第46-47页 |
4.1.2 电子式CT的结构原理 | 第47-48页 |
4.1.3 电子式CT的分类 | 第48-49页 |
4.2 罗氏线圈型ECT的原理和特点 | 第49-52页 |
4.2.1 罗氏线圈测量电流的原理 | 第49-50页 |
4.2.2 罗氏线圈型ECT的原理和特点 | 第50-52页 |
4.3 罗氏线圈型ECT对和应涌流的传变特性 | 第52-56页 |
4.4 改进后罗氏线圈型ECT对和应涌流的传变特性 | 第56-62页 |
4.4.1 罗氏线圈型ECT对非周期分量的传变特性及其改进 | 第56-57页 |
4.4.2 改进后罗氏线圈型ECT对涌流的传变 | 第57-61页 |
4.4.3 罗氏线圈型ECT传变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预防和应涌流引起差动保护误动的措施 | 第64-72页 |
5.1 励磁涌流的抑制 | 第64-66页 |
5.1.1 选相位关合技术 | 第64-65页 |
5.1.2 限制变压器铁芯饱和 | 第65-66页 |
5.1.3 改变变压器绕组的分布 | 第66页 |
5.2 现有差动保护的改进 | 第66-69页 |
5.2.1 保护原理的改进 | 第67页 |
5.2.2 完善涌流闭锁措施 | 第67-69页 |
5.3 运行及接线方式的调整和优化 | 第69-70页 |
5.3.1 运行方式的调整 | 第69页 |
5.3.2 接线方式的优化 | 第69-70页 |
5.4 寻求保护新方法 | 第70页 |
5.5 抗CT饱和对策 | 第70-71页 |
5.5.1 就地安装继电保护装置 | 第70-71页 |
5.5.2 增加CT饱和闭锁 | 第71页 |
5.5.3 采用电子式CT | 第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结论 | 第72-73页 |
6.2 展望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