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27-31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9页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29-30页 |
1.3.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30-31页 |
1.4 相关问题的说明 | 第31-32页 |
第2章 新的历史境遇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机遇与挑战 | 第32-62页 |
2.1 中国革命乘势而进的现实诉求 | 第32-41页 |
2.1.1 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抗战胜利在望 | 第32-36页 |
2.1.2 关于两种前途命运的斗争正在深入 | 第36-41页 |
2.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困境 | 第41-53页 |
2.2.1 “左”右错误羁绊 | 第41-44页 |
2.2.2 共产国际时时掣肘 | 第44-50页 |
2.2.3 理论水平尚属粗浅 | 第50-53页 |
2.3 中国共产党顺势而为的主动考量 | 第53-62页 |
2.3.1 思想基础:正反经验对比形成的认识觉悟 | 第53-55页 |
2.3.2 政治保证:自觉成熟主体的形成 | 第55-59页 |
2.3.3 外部因素:相对“安定”的环境 | 第59-62页 |
第3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历史决议》的酝酿与形成 | 第62-86页 |
3.1 多面反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 | 第62-71页 |
3.1.1 领导群体对党的历史经验的多面总结 | 第62-65页 |
3.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提出与改造学习 | 第65-67页 |
3.1.3 1941年“九月会议”与《结论草案》 | 第67-71页 |
3.2 延安整风为《历史决议》的制定准备条件 | 第71-81页 |
3.2.1 教化先行:在学习文件中整顿“三风” | 第71-73页 |
3.2.2 成功示范:边区党历史争论问题的解决 | 第73-77页 |
3.2.3 中心环节:在广泛讨论中走向共识 | 第77-81页 |
3.3 《历史决议》是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结晶 | 第81-86页 |
3.3.1 《历史决议》的正式起草与审议通过 | 第81-84页 |
3.3.2 “原则通过”后的“再完善” | 第84-86页 |
第4章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的确立 | 第86-121页 |
4.1 《历史决议》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基础 | 第86-102页 |
4.1.1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实践反思的唯物史观 | 第86-92页 |
4.1.2 列宁提出的党性原则与斯大林的《联共党史》 | 第92-97页 |
4.1.3 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历史观 | 第97-102页 |
4.2 《历史决议》确立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意蕴 | 第102-109页 |
4.2.1 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 | 第102-104页 |
4.2.2 总结历史经验是端正思想路线的重要途径 | 第104-107页 |
4.2.3 党的历史是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 第107-109页 |
4.3 《历史决议》确立思想路线问题的主要方略 | 第109-121页 |
4.3.1 审视“前车之覆”,以明主观教条之危害 | 第110-113页 |
4.3.2 澄清“路线是非”,以辨“主义”之真假 | 第113-116页 |
4.3.3 剖析“错误之源”,以正致力之方向 | 第116-121页 |
第5章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公开确认 | 第121-146页 |
5.1 理论自觉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第121-129页 |
5.1.1 中国共产党对“理论贫困”的自觉认识 | 第121-123页 |
5.1.2 中国共产党创造“主义”的自觉行动 | 第123-125页 |
5.1.3 毛泽东思想形成体系并渐趋成熟 | 第125-129页 |
5.2 “掌握群众”与毛泽东思想的价值认同 | 第129-137页 |
5.2.1 思想统一的本质在于“掌握群众” | 第129-131页 |
5.2.2 “马克思主义实践家”身份的认同 | 第131-134页 |
5.2.3 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传播与接受 | 第134-137页 |
5.3 《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认 | 第137-146页 |
5.3.0 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 第138-140页 |
5.3.1 “创造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 第140-142页 |
5.3.2 根植于中国革命实践的正确理论 | 第142-146页 |
第6章 《历史决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评析 | 第146-168页 |
6.1 《历史决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146-155页 |
6.1.1 确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基调 | 第146-149页 |
6.1.2 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遵循 | 第149-153页 |
6.1.3 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方法 | 第153-155页 |
6.2 《历史决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上的局限 | 第155-161页 |
6.2.1 以“路线斗争”为主线的“中国化”叙事 | 第156-158页 |
6.2.2 “毛泽东的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混同 | 第158-161页 |
6.3 从1945到198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逻辑 | 第161-168页 |
6.3.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题的再确立 | 第161-164页 |
6.3.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新概括 | 第164-168页 |
结语 | 第168-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7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87-188页 |
致谢 | 第188-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