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10-13页 |
1.1.1 全球性质的能源、资源与环境危机 | 第10页 |
1.1.2 我国建筑行业能源、环境现状 | 第10-13页 |
1.1.3 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 第13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2.1 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定义 | 第13页 |
1.2.2 绿色建筑设计的定义 | 第13-14页 |
1.2.3 建筑外围护结构与绿色设计的关系 | 第14页 |
1.3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3.1 国外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的发展及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16页 |
1.3.3 郑州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可行性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7-18页 |
1.5 写作框架 | 第18-19页 |
2 郑州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9-42页 |
2.1 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的因素 | 第19-25页 |
2.1.1 地理因素 | 第19-20页 |
2.1.2 气候因素 | 第20-22页 |
2.1.3 经济技术因素 | 第22-23页 |
2.1.4 建筑形式因素 | 第23-25页 |
2.2 郑州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状况 | 第25-30页 |
2.2.1 地理位置特征 | 第25页 |
2.2.2 气候分区、热工分区 | 第25-26页 |
2.2.3 过渡性气候特征 | 第26-30页 |
2.3 郑州地区传统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绿色设计评析 | 第30-36页 |
2.3.1 郑州地区传统民居统一性与差异性 | 第31-32页 |
2.3.2 郑州地区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冬夏两季双向气候应对策略 | 第32-36页 |
2.4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研读 | 第36-41页 |
2.4.1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外围护结构的相关要求 | 第36-37页 |
2.4.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外围护结构的相关要求 | 第37-38页 |
2.4.3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外围护结构的相关要求 | 第38-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郑州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策略 | 第42-134页 |
3.1 外部墙体的绿色设计策略 | 第42-65页 |
3.1.1 外部墙体的保温与隔热 | 第42-51页 |
3.1.2 外部墙体的集热与蓄热 | 第51-61页 |
3.1.3 外部墙体材料的设计策略 | 第61-65页 |
3.2 透明外围护结构的绿色设计策略 | 第65-94页 |
3.2.1 侧面开窗 | 第66-77页 |
3.2.2 顶部开窗 | 第77-85页 |
3.2.3 双层玻璃幕墙 | 第85-89页 |
3.2.4 透明外围护结构对材料的选择 | 第89-94页 |
3.3 屋顶及地面的绿色设计策略 | 第94-106页 |
3.3.1 屋顶的形式种类 | 第94-102页 |
3.3.2 屋顶雨水的利用 | 第102-104页 |
3.3.3 屋顶材料的设计策略 | 第104-106页 |
3.3.4 地面的绿色设计策略 | 第106页 |
3.4 建筑外围护结构附加构造措施绿色设计策略 | 第106-133页 |
3.4.1 采光构件设计 | 第107-113页 |
3.4.2 通风构件设计 | 第113-118页 |
3.4.3 建筑外围护结构遮阳设计 | 第118-127页 |
3.4.4 清洁能源的利用与外围护结构一体化设计 | 第127-1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4 郑州地区建筑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实践 | 第134-158页 |
4.1 郑州职业旅游学院体育馆 | 第134-139页 |
4.1.1 工程概况 | 第134-135页 |
4.1.2 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策略的运用 | 第135-139页 |
4.2 郑州市外国语中学 | 第139-147页 |
4.2.1 工程概况 | 第139-140页 |
4.2.2 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策略的运用 | 第140-147页 |
4.3 郑州节能环保产业孵化中心 | 第147-156页 |
4.3.1 工程概况 | 第147-148页 |
4.3.2 外围护结构绿色设计策略的运用 | 第148-1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5 结语 | 第158-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64页 |
附录A 图片来源 | 第164-177页 |
附录B 个人简历 | 第177-178页 |
致谢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