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林学善木雕艺术研究 |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林学善木雕艺术求艺历程 | 第13-19页 | 第一节 艺术启蒙阶段(1959—1963) | 第13-14页 | 一、艺术环境熏陶阶段(1959—1960) | 第13-14页 | 二、中学业余学习阶段(1960—1963) | 第14页 | 第二节 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学习阶段(1963—1966) | 第14-16页 | 第三节 师从著名雕刻艺术家阮宝光阶段(1966—1981) | 第16-17页 | 第四节 中央美院系统学习阶段(1982—1984)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林学善不同阶段木雕艺术风格的发展 | 第19-29页 | 第一节 象园流派木雕艺术风格传承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个人风格的形成 | 第22-25页 | 一、题材 | 第22-23页 | 二、材质 | 第23-24页 | 三、技法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个人木雕风格的多样化 | 第25-29页 | 一、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 | 第25-26页 | 二、创作题材多样化 | 第26-27页 | 三、创作材质多样化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林学善“达摩”主题雕刻的创作源流及其艺术特色 | 第29-43页 | 第一节 达摩主题在中国的发展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林学善所认识的达摩文化象征 | 第31-32页 | 第三节 林学善达摩雕刻的艺术特色 | 第32-43页 | 第四章 林学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二节 社会文化大背景的影响 | 第44-45页 | 第三节 个人因素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四节 艺术市场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五章 林学善及福州传统木雕工艺的走向及问题 | 第49-53页 | 第一节 林学善木雕走向及问题 | 第49-50页 | 第二节 林学善木雕对福州木雕工艺创作的影响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个人简历 | 第65-69页 |
|
|
|
|
论文编号BS2926379,这篇论文共69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4.1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34.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