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研究--以教科版《品德与社会》为例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论 | 第11-14页 | 一 选题思考及依据 | 第11-12页 | (一)现实需要 | 第11页 | (二)政策依据 | 第11页 | (三)个人兴趣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三 论证思路及路线 | 第13-14页 | (一)论证思路 | 第13页 | (二)论证路线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一)教科书 | 第14-15页 | (二)教科书“二次开发” | 第15-16页 | (三)校本化 | 第16页 | (四)教科书校本化 | 第16-17页 | 二 教科书“二次开发”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一)国外的发展轨迹 | 第17-18页 | (二)国内的发展轨迹 | 第18-19页 | 三 教科书“二次开发”的研究概述 | 第19-22页 | (一)教科书“二次开发”研究共同关注的问题 | 第19页 | (二)品德与社会教科书“二次开发”研究概述 | 第19-20页 | (三)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文本分析 | 第22-36页 | 一 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 | 第22-26页 | (一)内容选材分析 | 第22-23页 | (二)内容设置分析 | 第23-25页 | (三)价值取向分析 | 第25-26页 | 二 教科书组织结构分析 | 第26-32页 | (一)整体组织结构 | 第27-30页 | (二)单元和课组织结构 | 第30-32页 | 三 教科书文本呈现分析 | 第32-34页 | (一)栏目设计 | 第32-33页 | (二)图片设计 | 第33-34页 | (三)文本设计 | 第34页 | 四 对教科版《品德与社会》的评价 | 第34-36页 | (一)对文本内容的评价 | 第34-35页 | (二)对组织结构的评价 | 第35页 | (三)对文本呈现的评价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现状调查 | 第36-46页 | 一 调查的背景和对象 | 第36页 | 二 调查的准备和实施 | 第36-38页 | (一)课堂观察 | 第36-37页 | (二)问卷调查 | 第37-38页 | (三)访谈研究 | 第38页 | 三 调查结果粗描 | 第38-46页 | (一)现用教科书尚有瑕疵 | 第39-40页 | (二)现有校园文化利用不充分 | 第40-41页 | (三)校本化“二次开发”的过程存在问题 | 第41-45页 | (四)校本化“二次开发”的实施困难重重 | 第45-46页 | 第四章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问题及原因 | 第46-54页 | 一 问题总结 | 第46-50页 | (一)教师对教科书“二次开发”理解不深 | 第46-47页 | (二)教师对教科书“二次开发”意识不强 | 第47-48页 | (三)教师对教科书“二次开发”能力较弱 | 第48-49页 | (四)教科书“二次开发”可依据的政策缺乏 | 第49-50页 | 二 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0-54页 | (一)社会方面,“二次开发”的环境缺乏支持 | 第50-51页 | (二)学生方面,“二次开发”的维度难以掌握 | 第51-52页 | (三)教师方面,“二次开发”的实施存在阻碍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的策略探索 | 第54-66页 | 一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的课例分析 | 第54-60页 | (一)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54页 | (二)主要课例概貌 | 第54-56页 | (三)原始课例的评价与总结 | 第56-57页 | (四)经“二次开发”后的课例 | 第57-60页 | (五)“二次开发”后课例的评价与总结 | 第60页 | 二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校本化二次开发的策略建议 | 第60-66页 | (一)理论引导,转变教科书陈旧观念 | 第61页 | (二)深入考量,掌握“二次开发”的维度 | 第61-62页 | (三)结合实际,提升“二次开发”的有效性 | 第62-63页 | (四)加强合作,建立专家与教师的交流平台 | 第63-64页 | (五)催生政策,共创“二次开发”的环境 | 第64页 | (六)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
|
|
|
|
论文编号BS3922629,这篇论文共81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28.3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40.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