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结论 | 第13-22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或调查分析综述 | 第14-19页 |
1.2.1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2.2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研究视角 | 第15-19页 |
1.2.3 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研究述评 | 第19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数据来源 | 第19-2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3.3 研究的数据来源 | 第20页 |
1.4 技术路线图 | 第20-22页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22页 |
1.5.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页 |
1.5.2 不足 | 第22页 |
2 我国农信社股份制改革的背景 | 第22-26页 |
2.1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回顾 | 第22-25页 |
2.1.1 农村信用社萌芽时期(1923-1958) | 第22-23页 |
2.1.2 农村信用社蓄势待发期(1959-1979) | 第23页 |
2.1.3 农村信用社改革调整期(1980-1996) | 第23-24页 |
2.1.4 农村信用社合作制规范期(1997-2002) | 第24页 |
2.1.5 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期(2003-至今) | 第24-25页 |
2.2 我国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的动因 | 第25-26页 |
2.2.1 符合不同地方的信贷需要 | 第25页 |
2.2.2 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 第25页 |
2.2.3 明确产权归属 | 第25-26页 |
3 A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6-30页 |
3.1 A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 | 第26-27页 |
3.1.1 可持续发展存在困难 | 第26-27页 |
3.1.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 | 第27页 |
3.1.3 当地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 第27页 |
3.2 A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制改革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3.2.1 宏观政策支持 | 第27-28页 |
3.2.2 经营实力不断壮大 | 第28页 |
3.2.3 法人治理水平不断提高 | 第28-29页 |
3.2.4 其他条件不断改善 | 第29-30页 |
4 A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股份制改革的内容 | 第30-32页 |
4.1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第30页 |
4.2 开展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 | 第30页 |
4.3 完成验收与整改工作 | 第30-31页 |
4.4 完成净资产确认与分配工作 | 第31页 |
4.5 完成老股金处置工作 | 第31-32页 |
5 A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评价 | 第32-44页 |
5.1 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评价 | 第32-35页 |
5.1.1 股权结构的评价 | 第32-34页 |
5.1.2 法人治理结构的评价 | 第34-35页 |
5.2 支农支小状况评价 | 第35-37页 |
5.3 经营业绩评价 | 第37-44页 |
5.3.1 安全性 | 第38-41页 |
5.3.2 流动性 | 第41-42页 |
5.3.3 盈利性 | 第42-44页 |
5.4 小结 | 第44页 |
6 A市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44-47页 |
6.1 管理体制不顺 | 第45页 |
6.2 政府优惠政策缺失 | 第45-46页 |
6.3 盈利增幅下降 | 第46页 |
6.4 不良贷款上升 | 第46-47页 |
6.5 科技力量不足 | 第47页 |
7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的对策 | 第47-50页 |
7.1 省联社发挥大平台的作用 | 第47-48页 |
7.2 政府给予财税政策支持 | 第48页 |
7.3 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资本规模 | 第48-49页 |
7.4 农村商业银行加强客户管理 | 第49-50页 |
8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A 市农村商业银行访谈纲要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