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用故事的春雨润泽童心
|
|
【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摘要】与以往灌输为主要途径的旧品德教育方式相比,在品德教育中引入故事教学能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我总结出以故事引导品德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根据年龄特征讲故事,学会常规礼仪;2、根据事件性质讲故事,解决学生矛盾;3、根据事情时机讲故事,营造 【摘要】与以往灌输为主要途径的旧品德教育方式相比,在品德教育中引入故事教学能获得较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我总结出以故事引导品德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根据年龄特征讲故事,学会常规礼仪;2、根据事件性质讲故事,解决学生矛盾;3、根据事情时机讲故事,营造学习氛围;4、根据学生需要讲故事,建立公民意识。 网 【关键字】德育故事教学班级风貌 【正文】 长期以来,中国的品德教育均以“告知”、“灌输”为主要方式、使品德教育还停留在表面化、口号式的层面上,不仅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品德教育不深入、而且使得道德教育留给人们的印象似乎就是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阵以叙事德育为主导的德育风潮。它从生活、事实、教学实践、学生及家长的经验与感受出发,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阐释。这种德育方式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中国德育长期存在的不足,它以蕴含丰富人生哲理、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作为品德教育的载体,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一改传统品德教育以压制、罐装、填充为特征的“灌输”教育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因此,在引入故事教学以促进良好班级风貌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年龄特征讲故事,学会常规礼仪 虽然同属小学阶段,但是不同年段的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还是有较大差异的,应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能力特点讲述故事。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简单,故事的主人公形象性格宜单一,情节内容不宜复杂冗长,内涵不需要特别深刻,以利于学生理解。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品德教育中引入的故事篇幅可逐渐加长,人物特点、故事内容和情节也可随之丰富多样化。 我教一年级时,有一次学校大集会要求所有班级学生搬板凳下操场集中。在搬板凳下楼的过程中,我们班的许多学生因为年纪小,力气不足,所以直接把凳子抱在怀中,而凳脚就自然而然地朝前放置了,但是这样做极有可能会在行走过程中对走在前面的同学造成意外伤害。我再三提醒同学们把凳脚朝下放置,但是他们并未意识到这样做的危险性,所以总有人不能及时改正错误调整凳脚方向。我集会结束总结时,和他们说了一个智力小故事:小牛有一天哭着回家和爸爸说小动物们笑话它是一头小笨牛,因为小动物们问小牛:当它的头朝东时,尾巴朝哪个方向?小牛答朝西.牛爸爸解决了这个疑难:无论什么时候,牛的尾巴都是朝下的。然后我总结说,今天的集会全班同学都带了一条小尾巴出去,你们的小尾巴是朝哪个方向的啊?这时,很多没有调整凳脚方向的孩子都惭愧地低下了头,自嘲地说自己是一头小笨牛。此后的每一次学校大集会,我们班的孩子都会自觉相互提醒不要做小笨牛,形成了良好的排队下楼礼节。 2、根据事件性质讲故事,解决学生矛盾 小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中的碰撞摩擦,很大程度上与他们一贯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有关,通常对己对人使用不同标准。若能根据事情发生的特征,对学生说一些性质相似的故事,教会他们换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的一天,我踏着铃声走进教室,便看见两个男生扭打在一起,连同学劝阻都不管用。我厉声喝阻了他们,随后了解到他们打架的原因很简单:课间活动时,男生A经过男生B身边,不小心碰了B一下。我于是便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一个小笑话:约翰和朋友抱怨他的邻居很不懂礼貌,居然半夜三更来敲门吵闹。朋友问约翰:“你的邻居说了些什么?”约翰说:“我可没兴趣知道他说些什么。他在门外大吵大闹,我就塞起耳朵继续练习吹我的小号。”故事说完,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问孩子们:当你认为别人犯错的时候,事实是不是真的责任都在别人那里?那两个打架的男生听罢,立刻惭愧地低下了头。男生A当场主动向男生B道歉,男生B也不好意思地承认自己太小心眼了。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孩子一旦遇到碰撞与争执,都能先冷静思考事故发生时自己是不是需要为此负责,不再一味地觉得都是对方不对了。孩子们学会了宽容的同时,班级氛围渐渐融洽起来。 3、根据事情时机讲故事,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面对不同的事情,处理方式、情绪高低各有不同,当不良方式、消极情绪出现时,应视时机进行相应的故事教育。 四年级下册期考之前,班里很多学生出现了松懈情绪,认为要期末考试了,无论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有几个学生出现早读迟到的现象,作业马虎对付,课堂不注意听讲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会课上给他们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从前有一个青蛙住在一个水池里。有一年水池的水干涸了,它决定挖口井。它挖着挖着,遇到了一个大石头。这时它又累又渴,决定放弃,最后渴死了。其实,只要搬开石块,就能挖出水,但它没能坚持下来。我对同学们说:“紧要关头不放弃,绝望就会变成希望。现在临近期末考试,许多同学已经放弃复习,这就像故事里的青蛙。多复习一点,多做几道题,你的知识就会扎实一些。有些同学会问,什么是紧要关头。其实在你想要放弃的每个关头都是紧要关头。在这个时候,千万要戒骄戒躁,沉下心来,好好复习”。班会课后,同学们的急躁情绪减少了很多,班里的学习气氛更浓了。 4、根据学生需要讲故事,建立公民意识 随着学生品德教育发展与实际生活、社会联系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满足于被评价、被规范、被约束,他们拥有独立的思维和人格,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份子,儿童对家庭、学校、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事件和现象,同样有发表个人意见,评论社会现象,评价社会团体和个人,甚至参与社会公益行动的意愿和权利。若能正视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主体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当前热点现象讲故事,引导学生正确地评论与评价,甚至主动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将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健康积极的思想基础。 在一次五年级以重视交通规则为主题的班会课上,我引述了发生了浙江省的一起离奇车祸:一名流浪汉在一个深夜的街头,于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被先后经过的三辆轿车不同程度碰撞后,送医途中不治身亡。事后经交警调查了解,第一辆肇事车车主碰撞流浪汉后,停车15秒后不顾离去。第二辆肇事车因天黑视线不清碾压了受伤的流浪汉,车主下车查看流浪汉伤情,犹豫片刻后驾车离去。第三辆肇事车车主再次碾压了受伤的流浪汉后,查看后立刻报警送医。故事说到这里,我戛然而止。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建立了独立的价值体系与道德观,能很好地表达个人观点。我便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当堂模拟交通法庭,由学生分别扮演三名肇事车主、检控官、辩护律师,并提出自己的辩护意见与控诉意见,辩论谁应该为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法官应该怎样裁决等等。在简短的“交通法庭”辩论结束后,我还让其他学生扮演围观群众、医护人员、采访记者、流浪汉家人等,分别提出个人的处理意见。接着,我公布了这次交通事故的官方审理结果且再次提出了新的问题:这起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是一名流浪汉,没有家人朋友,即使肇事车主赔偿损失,这笔赔款也无人可领,应该怎样处理这笔巨额赔款呢?学生们纷纷发表看法,有的说建立流浪汉的专门医护疗养中心,有的说成立专门的基金救助那些在车祸逃逸事件中受害又无钱救治的伤者,还有人说用这笔钱来加强对交通的监管设施,使肇事逃逸的事件不再上演。 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国家未来建设力量的中流砥柱,不能再孤立地将道德教育与他们的生活割裂开来,也不能再忽视儿童的话语权。用故事唤醒他们在生活事件、社会现象中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参与热情,从被动接受品德教育转变为学生的自我反思教育,将是最有效的品德教育。 故事教学它彰显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它诠释的是这样一种理念: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他们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学生个体建构自己的道德观提供现实机会。故事教学在品德教育课程中释放着它独特的人性魅力,无论是对学生、教师、还是对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