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方案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表现因素和影响因素分析 | 第15-23页 |
2.1 疲劳的基本理论 | 第15-16页 |
2.1.1 疲劳的定义 | 第15-16页 |
2.1.2 疲劳测量与监测 | 第16页 |
2.2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的表现及主要症状 | 第16-18页 |
2.3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的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2.3.1 睡眠时间与睡眠质量对疲劳的影响 | 第18页 |
2.3.2 工作负荷与连续工作时间对疲劳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3 排班因素对疲劳的影响 | 第19页 |
2.3.4 心理因素对疲劳的影响 | 第19页 |
2.3.5 维修工作环境对疲劳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调查问卷设计与检验 | 第20-21页 |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0页 |
2.4.2 调查问卷的检验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 | 第23-34页 |
3.1 基于执勤时间因素与疲劳水平的定量研究 | 第23-29页 |
3.1.1 研究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3.1.2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3.1.3 数据处理以及结果分析 | 第25-29页 |
3.2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3.3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模型 | 第30-31页 |
3.3.1 疲劳风险分析模型的假设 | 第30页 |
3.3.2 疲劳风险分析模型的组成 | 第30-31页 |
3.4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分析模型预测结果与执勤时间规定的对照 | 第31-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标体系 | 第34-44页 |
4.1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4-37页 |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4-35页 |
4.1.2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35-37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取 | 第37-42页 |
4.2.1 权的最小平方法 | 第38-40页 |
4.2.2 熵权法 | 第40-41页 |
4.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 第41-42页 |
4.3.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评价指标权重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模型及应用 | 第44-53页 |
5.1 基于物元可拓构建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模型 | 第44-46页 |
5.1.1 确定基本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指数模型 | 第44页 |
5.1.2 经典域和节域的确定 | 第44-45页 |
5.1.3 待评价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等级的关联度函数确定 | 第45-46页 |
5.1.4 机务维修人疲劳风险关联度及其指数等级的确定 | 第46页 |
5.2 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的确定 | 第46页 |
5.3 某航空公司机务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应用 | 第46-52页 |
5.3.1 某公司航线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 | 第47-50页 |
5.3.2 某公司机库维修人员疲劳风险指数 | 第50-52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 | 第53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53页 |
6.1.2 创新之处 | 第53页 |
6.2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A | 第60-62页 |
附录B | 第62-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