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论文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4页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主营业务及产品构架 | 第16-20页 |
2.1 时代华纳主营业务及产品构架 | 第16-17页 |
2.2 美国在线主营业务及产品构架 | 第17-18页 |
2.3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主营业务及产品构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的原因 | 第20-26页 |
3.1 外部环境的推动 | 第20-22页 |
3.1.1 网络经济的完善 | 第20-21页 |
3.1.2 竞争与政策压力 | 第21-22页 |
3.2 内部组织因素的促进 | 第22-26页 |
3.2.1 优势互补性 | 第22页 |
3.2.2 资金压力 | 第22-26页 |
第四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模式 | 第26-33页 |
4.1 兼并重组的历史演变 | 第26页 |
4.2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的理论动机 | 第26-28页 |
4.2.1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7页 |
4.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7页 |
4.2.3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7-28页 |
4.3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的方式 | 第28-33页 |
4.3.1 行业条件 | 第28页 |
4.3.2 发起人 | 第28-29页 |
4.3.3 换股方式的新设合并模式 | 第29页 |
4.3.4 新兴企业吞并传统企业模式的实施条件 | 第29-33页 |
第五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前后的指标分析、财务数据对比 | 第33-44页 |
第六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模式成败的原因(兼并重组的经验教训) | 第44-61页 |
6.1 外部因素部分:经济环境与政策的干扰 | 第44-47页 |
6.1.1 斯达克股市的崩盘和“网络泡沫”的破灭与“9.11”后美国经济的萧条 | 第44-45页 |
6.1.2 联邦贸易委员会接连不断的垄断审查 | 第45-47页 |
6.2 时代华纳部分:证券市场的错误估价 | 第47-48页 |
6.3 美国在线部分:经营策略的调整失败与决策的失误 | 第48-53页 |
6.3.1 技术不专攻,优势地位的丧失 | 第48-49页 |
6.3.2 网络、电话、电视一体化 | 第49-51页 |
6.3.3 即时信息软件:竞争压力大,创新不足 | 第51页 |
6.3.4 网站与浏览器制造商:重点选择的偏差,导致机会的流失 | 第51-53页 |
6.4 重组后的失衡:业务和资源整合的失败与文化冲突 | 第53-61页 |
6.4.1 电话接入与宽带网络的转变 | 第53-54页 |
6.4.2 信息消费与内容消费的整合 | 第54-55页 |
6.4.3 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业务的整合 | 第55-57页 |
6.4.4 大众服务与差异化服务的转变 | 第57-59页 |
6.4.5 企业文化的冲突 | 第59-61页 |
第七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失败对中国公司兼并重组的启示 | 第61-67页 |
7.1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模式的合理性 | 第61-64页 |
7.1.1 行业价值 | 第61-63页 |
7.1.2 经济价值 | 第63-64页 |
7.2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模式需要的外部条件 | 第64-67页 |
7.2.1 政策的支持 | 第64-65页 |
7.2.2 双方企业的性质 | 第65-67页 |
第八章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兼并重组模式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67-78页 |
8.1 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 第67页 |
8.2 选择正确的管理模式 | 第67-68页 |
8.3 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与发展 | 第68-69页 |
8.4 产业链的整合点与注重点 | 第69-75页 |
8.5 兼并重组的企业,更应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升华 | 第75-76页 |
8.6 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后,更应注重产品的差异、投放和创意产业 | 第76-78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