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9-28页 |
·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大蒜的起源与传播 | 第19页 |
·大蒜生产及其重要价值 | 第19-20页 |
·大蒜种质资源保存及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大蒜辣素测定体系研究 | 第21-22页 |
·蒜氨酸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分子标记技术在大蒜种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关联作图研究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基于形态性状的大蒜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 | 第26页 |
·大蒜辣素UPLC 检测体系的建立及资源检测 | 第26页 |
·基于AFLP、SSR 和InDel 分子标记的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26页 |
·蒜氨酸酶基因的结构分析及InDel 标记的开发 | 第26页 |
·大蒜辣素含量与蒜氨酸酶基因InDel 标记关联分析 | 第26-27页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基于形态数据的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8-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及数据调查 | 第2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43页 |
·大蒜种质资源基本信息及地理分布 | 第29-30页 |
·大蒜种质资源数量性状变异情况 | 第30-31页 |
·数量性状的分级 | 第31-34页 |
·主要质量性状分布 | 第34-35页 |
·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 第35-37页 |
·基于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大蒜种质分类研究 | 第37-39页 |
·鳞茎数量性状的评价及种质分类研究 | 第39-4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3-46页 |
·数量性状的分级方法 | 第43-44页 |
·基于形态性状的大蒜种质资源评价和分类研究 | 第44页 |
·大蒜产量相关形态性状的评价和分类研究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基于AFLP、SSR 和InDel 标记的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 第46-6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基因组DNA 提取 | 第47页 |
·AFLP 检测 | 第47-49页 |
·SSR 检测 | 第49-50页 |
·InDel 检测 | 第5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AFLP 分析中酶切、连接和选择扩增效果的检测 | 第50-52页 |
·AFLP、SSR 和InDel 检测效果评价 | 第52-53页 |
·基于AFLP、SSR 和InDel 分子标记的大蒜种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基于AFLP、SSR 和InDel 分子标记的大蒜种质聚类分析 | 第54-5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8-60页 |
·AFLP、SSR 和InDel 分子标记在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 第58-59页 |
·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 第59页 |
·大蒜种质资源群体遗传结构 | 第59-60页 |
第四章 大蒜辣素UPLC 检测体系建立及其在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 第60-8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0-68页 |
·大蒜辣素提取体系的建立 | 第60-61页 |
·大蒜辣素UPLC 测定方法 | 第61-63页 |
·大蒜辣素稳定性检测 | 第63页 |
·代表性大蒜种质资源大蒜辣素含量及其对蒜蛆的抗性 | 第63-68页 |
·资源圃中保存的大蒜资源大蒜辣素含量检测 | 第6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8-84页 |
·大蒜辣素提取方法 | 第68-70页 |
·大蒜辣素UPLC 检测体系的建立 | 第70-74页 |
·大蒜辣素稳定性检测 | 第74-82页 |
·大蒜辣素含量与大蒜种质对蒜蛆抗性的关系 | 第82-84页 |
·资源圃中保存的大蒜种质大蒜辣素含量检测 | 第84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84-87页 |
·大蒜辣素UPLC 测定体系及其优越性 | 第84-85页 |
·大蒜辣素的稳定性 | 第85-86页 |
·大蒜辣素与大蒜对蒜蛆抗性的关系 | 第86-87页 |
第五章 蒜氨酸酶基因多样性分析 | 第87-105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87-90页 |
·实验材料 | 第87页 |
·实验方法 | 第87-9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0-103页 |
·蒜氨蒜酶基因的序列比对及基因结构预测 | 第90-92页 |
·TAIL-PCR 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 第92-98页 |
·蒜氨酸酶基因编码区的扩增及检测 | 第98页 |
·蒜氨酸酶基因结构分析 | 第98-100页 |
·蒜氨酸酶基因的序列多样性分析 | 第100-101页 |
·蒜氨酸酶基因外显子的多样性 | 第101-102页 |
·蒜氨酸酶基因的基因模式及元件 | 第102-103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03-105页 |
·蒜氨酶基因多拷贝性其及多样性 | 第103-104页 |
·从蒜氨酸酶基因多样性了解大蒜的进化与传播 | 第104-105页 |
第六章 蒜氨酸酶基因特异InDel 标记的开发及其与大蒜辣素含量的关联分析 | 第105-124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05-114页 |
·实验材料 | 第105-111页 |
·实验方法 | 第111-1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4-122页 |
·蒜氨酸酶基因内含子2 的序列特点及InDel 引物设计 | 第114-117页 |
·聚丙烯酰胺非变性胶电泳银染检测InDel PCR 产物 | 第117-118页 |
·荧光标记InDel 检测结果 | 第118-119页 |
·InDel 基因型与大蒜辣素含量的关联分析 | 第119-121页 |
·基于InDel 标记的大蒜种质资源聚类分析 | 第121-12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122-124页 |
·蒜氨酸酶基因InDel 标记的开发 | 第122-123页 |
·银染和荧光标记检测效果的比较 | 第123页 |
·蒜氨酸酶基因InDel 标记与大蒜辣素含量关联分析的探讨 | 第123页 |
·蒜氨酸酶基因InDel 标记对资源多样性和分类研究的价值 | 第123-124页 |
第七章 全文结论 | 第124-127页 |
·基于形态数据对我国大蒜种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分析 | 第124页 |
·明确了我国大蒜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群体遗传结构 | 第124页 |
·建立了大蒜辣素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体系 | 第124-125页 |
·研究了蒜氨酸酶基因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 第125-126页 |
·基于蒜氨酸酶基因序列分析,开发了InDel 标记 | 第126页 |
·蒜氨酸酶基因InDel 标记与大蒜辣素含量的关联分析 | 第126-127页 |
本文创新性 | 第127-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9页 |
附录 | 第139-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作者简历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