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绪论 | 第9-20页 |
1.1多孔有机框架材料的简介 | 第9页 |
1.2多孔有机框架材料的种类 | 第9-13页 |
1.2.1共价有机框架(COFs) | 第9-10页 |
1.2.2超交联聚合物(HCPs) | 第10-11页 |
1.2.3共价三嗪框架(CTFs) | 第11-12页 |
1.2.4氢键有机框架(HOFs) | 第12-13页 |
1.3多孔有机框架碳材料 | 第13-18页 |
1.3.1多孔有机框架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3-16页 |
1.3.1.1活化法 | 第13-14页 |
1.3.1.2模板法 | 第14-15页 |
1.3.1.3高温热解法 | 第15-16页 |
1.3.2多孔有机框架碳材料的应用 | 第16-18页 |
1.3.2.1燃料电池(FuelCells,FC) | 第16-17页 |
1.3.2.2超级电容器(Supercapacitors,SCs) | 第17-18页 |
1.4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吡啶基多孔有机聚合物衍生的碳材料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0-36页 |
2.1前言 | 第20-21页 |
2.2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3,6-二(吡啶-4-基)-1,2,4,5-四嗪(DPT)的合成 | 第21页 |
2.2.2多孔有机聚合物(TPOP)的合成 | 第21页 |
2.2.3TPOP衍生碳材料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4电极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2.2.4.1氧还原(ORR)工作电极制备 | 第22页 |
2.2.4.2ORR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2-23页 |
2.2.4.3超级电容器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23页 |
2.2.4.4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3页 |
2.3结果与讨论 | 第23-35页 |
2.3.1DPT的结构表征 | 第23-24页 |
2.3.2TPOP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25页 |
2.3.3TPOP衍生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 第25-35页 |
2.3.3.1TPOP衍生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25-26页 |
2.3.3.2TPOP衍生碳材料的表征 | 第26-31页 |
2.3.3.3TPOP衍生碳材料的ORR催化性能 | 第31-33页 |
2.3.3.4TPOP衍生碳材料的电容性能 | 第33-35页 |
2.4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吡啶基氢键有机框架衍生的碳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6-48页 |
3.1前言 | 第36-37页 |
3.2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吡啶基氢键有机框架前驱体的合成 | 第37页 |
3.2.2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的制备 | 第37-38页 |
3.2.3电化学测试 | 第38-39页 |
3.2.3.1三电极测试 | 第38页 |
3.2.3.2两电极测试 | 第38-39页 |
3.3结果与讨论 | 第39-47页 |
3.3.1吡啶基氢键有机框架前驱体的表征 | 第39-40页 |
3.3.2硫酸铵用量对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电容性能影响 | 第40-41页 |
3.3.3热解温度对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的影响 | 第41-44页 |
3.3.4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 | 第44-45页 |
3.3.5氮/硫共掺杂类石墨烯多孔碳纳米片的电容性能 | 第45-47页 |
3.4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A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9-61页 |
附录B催化剂的结构及形貌表征方法 | 第61-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