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富民惠农 润泽万家
|
|
【网络综合布线论文】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自古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其中,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政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 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自古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其中,张英、张廷玉“父子宰相”勤于政事,经世济民,名扬天下。“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为一封家书的批诗,成就了“六尺巷”。“六尺巷”已成为一个文化的新载体,其典故所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至今在桐城都还遵从着前人留下的美德。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06642.htm 桐城农商银行正是在这样一片文化底蕴深厚、谦和礼让成风的土地上孕育而生的。其“三农”、小微、扶贫、民生及各项贷款在全市同业中所占份额始终排名第一,为桐城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 桐城农商银行是如何定位与成长的,未来发展之路又在何方。时值桐城农商银行成立5周年之际,本刊对桐城农商银行董事长刘决琦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以期探寻桐城农商银行的经营之道与未来战略布局。 跨越:改革助推成长 桐城农商银行于2012年成功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现有注册资本50168万元,全行及其主发起设立的江淮村镇银行在岗员工891人(其中江淮村镇银行394人);设有16个职能部门,下辖40个支行(其中省内异地支行5家)、15个自助银行,共发起设立江淮村镇银行9家(其中省内5家、省外4家)。 截至2 0 1 7 年6 月末, 全行总资产208.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3.74亿元,增幅为1 9 . 3 1%;总负债1 9 2 . 4 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2.1亿元,增幅为20.01%;各项存款余额153.9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7.01亿元,增幅为21.29%,市场份额保持在桐城市同业首位,在安庆市8家农商银行中排名第一位,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中排名第十位;各项贷款余额105.1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35亿元,增幅为30.14%,市场份额保持在桐城市同业首位,在安庆市8家农商银行中排名第一位,在全省农商银行系统中排名第八位。 根据刘决琦董事长的表述,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转型发展任务,在安徽省联社党委的领导下,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桐城农商银行深刻把握新常态发展的内在逻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抓转型发展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取得了较好业绩。 回归本源,明确经营方向。前些年,桐城农商银行业务发展偏离了经营方向,出现“脱农脱小”现象。2016年3月以来,该行深刻检视了新常态下农商银行经营定位和业务选择,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集中民智的基础上,明晰了回归“三农”、支持“小微”、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走“差异化、特色化、轻资本、智慧型”的发展之路和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区域性银行的目标愿景,明确了零售业务、电子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战略以及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和案件防控、发展转型和管理提升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主动调整业务结构,转换发展动能,打造新的增长点。 调整结构,优化信贷投放。坚持把调整信贷结构作为转型发展的重点,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属性。一是大力“扶”。加大对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的金融支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果断“控”。严控限制和禁止类贷款投放,规避行业和产业潜在风险。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度日、直接或间接参与非法集资、有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逐步稳妥退出。严格控制500万元以上客户贷款增长速度,防止贷款向大户、个别行业集中。转型以来,桐城农商银行信贷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截至2017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70.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04亿元,增幅为27.32%;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9.9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6.70亿元,增幅为26.41%;个私类贷款余额30.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3.37亿元,增幅为336.26%。该行户均贷款也由2016年初的200.04万元降至现在的39.26万元。 紧抓重点,推进业务发展。在做精做强传统业务的同时,坚持把易贷卡、电子银行、中间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作为驱动转型、立足长远、志在战略的支点,精准发力,成效初显。一是以易贷卡业务为切入点,推进“增户扩面”。把易贷卡业务拓展瞄向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公职人员等重点群体,完善客户经济档案建设,实施批量审批、流程化作业,提升服务效率,抢占市场有效需求。二是以新兴业务为主攻点,转换发展动能。加大消费贷款品种投放,尤其要结合农村城镇化和小康社会进程。加大电子银行业务拓展力度,2016年初至今年6月末,新增手机银行用户8.25万户,新增社区e银行注册用户9828户,新增社区e银行商户3026户,新增杜鹃信用卡10600张,增量排名均进入全省农商银行的前十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相继推出了“金桐钱”个人理财、“桐金?添富”同业理财及“桐金?稳盈”机构理财产品、代销贵金属、保管箱、代理保险等业务,中间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稳健开展资金业务,积极与证券、保险、基金等机构开展业务合作,拓宽渠道建设,2016年实现资金业务收入3.19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资金业务收入1.52亿元,收入结构逐步优化。 防范风险,强化不良压降。2017年,针对不良贷款,在摸清底数、堵住新增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清收处置力度。新设不良资产管理部门,完善了贷款责任人制度和不良清收责任制度,强化对不良贷款的考核和问责,加大风险资产的处置力度。制定重大风险应急预案,严防贷款、票据、投资等业务领域的信用违约事件。加强违规放贷的处理。对不按规程、放宽准入条件、名义上与中介机构合作而事实上并未有中介机构介入的放贷行为,对有关责任人按上限进行了严肃处理。 强化管理,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对不适应发展要求的业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等制度流程进行了梳理,对组织架构和授权管理等进行了调整优化。本着人力资源向基层网点、重点业务、转型发展倾斜的原则,下放了支行岗位设置权限,调整了客户经理资格准入方式,破除了支行员工岗位轮岗障碍。调整总行部门和支行的岗位系数,将薪酬资源向一线和营销条线倾斜,打通了综合柜员和客户经理技能型、专业型的职级晋级通道,增强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将部分二级支行升格为一级支行,并将二级支行和分理处主任充实到客户经理营销队伍中去,以适应战略调整和发展转型的需要。开展了校园招聘工作,吸纳新鲜血液。 筑基:精准扶贫塑造品牌 刘决琦董事长表示,自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桐城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部署和要求,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切实担当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效。 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在各级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担当起金融扶贫主办行责任,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办部门。结合桐城当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金农?扶贫贷”贷款管理办法》,为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主动对接沟通,创新工作模式。主动与市委、市政府、扶贫办、人民银行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对接,明确了工作方向与目标。重点通过“户贷户用”和“户贷企用、分贷统还”两种模式,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对全市范围内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做到全覆盖。对于有劳动力、自身有发展意愿和具体用途的贫困户,通过开展评级授信,并根据其实际资金需要,直接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用于其生产经营;对于有劳动力、自身没有项目或者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帮助联系和对接优质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以企业、产业和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方式,实行“分贷统还”,即贫困户以扶贫小额信用贷款资金入股,企业以入股分红方式向贫困户返还收益,贷款到期后由企业统一还款。 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考核措施。将扶贫小额贷款任务分解到各支行,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为确保快速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桐城农商银行建立起按日通报、按月调度、行领导挂钩督办的工作机制;制订了考核激励措施,对投放不力的支行负责人给予处罚,对积极投放的客户经理给予一定的奖励。 降低准入门槛,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降低门槛,扩大扶贫小额贷款的受众面。为提高扶贫贷款业务办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桐城农商银行编制了《扶贫小额信贷操作规程》,规范了业务流程和资料收集标准;统一印制了4万份《四方协议》和3万份《三方协议》格式文本,便于填写;在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业务时,则要求从开立结算账户到扶贫小额贷款资料签字等手续均应一次性办理完成;开立结算账户、办理贷款资料签字等在村部集中办理,对行动不便的贫困户上门服务,无需客户到该行柜面办理相关手续,提升了服务效率。 强化政策宣传,彰显扶贫成效。一方面,对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做到全覆盖。编写了《桐城市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问答》,规范了宣传内容,统一了宣传口径;印制了2.3万份《全省农村商业银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明白纸”》,让更多的贫困户了解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彰显该行金融扶贫工作的新成效。 扶贫工作成效 截至2017年6月末,桐城农商银行共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196户、3.1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927户、3.05亿元。其中,以“户贷户用”方式发放2385户、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6户、1亿元;以“户贷企用,分贷统还”方式发放6811户、2.06亿元,均为本年新发放。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的投放,帮助贫困户增收脱贫,支持涉农企业的发展,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直接支持贫困户。通过“户贷户用”模式,支持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积极发展种养殖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收入,帮助其创收脱贫;通过“户贷企用,分贷统还”模式,向无发展能力、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4%的固定分红收益,帮助其增收脱贫。 二是支持涉农企业发展。“户贷企用,分贷统还”方式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成本低,年限长,有利于帮助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涉农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帮助其扩大再生产,提升经营效益。 三是促进了贫困户观念的积极转变。一方面,在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过程中,我们一直加大“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等诚信观念的宣传,对农户金融知识普及、农村信用环境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引导贫困户积极通过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生产,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意识,有利于帮助贫困户实现自我造血功能。 开拓:梦想成就未来 刘决琦董事长表示,桐城农商银行将紧紧围绕“富民惠农,润泽万家”的企业使命,传承发展普惠金融理念,坚持“支农支小、扶贫扶微”的原则,以高度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全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好地支持桐城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服?仗逑担?切实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以更少的交易成本、更低的服务门槛、更优质的客户体验、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 到2020年,涉农金融服务覆盖面达9 0%以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2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30亿元。升级完善惠农金融服务室180个,服务城乡居民超过70万人。全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超过85%;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数达到30万户;金农“信e付”商户达到10万户;ATM机布放实现村村通,网点智能机具布放面达100%;“金农信e家”金融服务室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信用卡发卡达到7万张;基本实现小额贷款线上纯自动办理。 重点任务 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提升普惠金融的美誉度。实行“拉网式”入户调查,“网格化”营销管理,通过计生、教育、社保等相关部门的数据,结合村委会评价,逐村建档、集中评议、批量授信,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建档增户和授信扩面。开发搭建科技型授信平台系统,采取预授信与实际授信相结合的办法,力求实现辖内符合授信条件的农户授信全覆盖。将开展整村与信用村镇建设、美好乡村和城镇化建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形成全方位推进态势,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力争至2020年末,农户建档面达到100%,农业经济组织建档面达到100%。 当好小微企业“好伙伴”,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满意度。一是创新金融产品。继续加大对“银政担”“税融通”“林权抵押”“商标权质押”等产品的推广力度。在此基础上,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模式,发展多样化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借助省联社“金农易贷”项目,通过系统自动受理、自动授信评级、自动利率定价、自助用款还款的功能,实现客户线上自助借款申请。二是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实行阳光操作,深化流程、产品、申贷、授信、利率、监督“六阳光”服务,打造规范高效、互惠互利的惠民绿色通道。实行廉洁承诺、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度,积极开展行风评议,吸收威望高、人品好、情况熟并在当地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群众代表参与监督。三是开展减费让利活动。继续减免服务费用,对于诚实守信的客户,实施贷款优先、服务优先、利率优惠等信用激励措施,逐步优化区域信用环境。 当好基础建设“排头兵”,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一是加强结算渠道建设。积极探索电子支付运营模式,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新兴结算业务。结合“村村通”工程建设,按需布点,积极推行社区银行、惠农金融服务室、自助机具和小型便民缴费点的灵活组合,服务民生,解决偏远乡村金融服务空白问题,满足农民“小额存款、领取补助、信息查询、金融宣传”足不出村的愿望。二是开展“拎包银行”服务。针对偏远地区和部分行动不便的客户,利用流动服务车、移动终端、金农e助手等现代化设备,开启“拎包银行”服务模式,定时、定点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现场为他们办理金融业务,打通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当好社区金融“领跑员”,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便利度。一是实施智慧网点改造。结合部分网点改造、迁址以及社区支行、分理处的设立计划,加大对智能机具设备(如微信打印机、手机演示机、产品导航机、互动体验墙、自助售货机、积分兑换机等)和BST多媒体自助终端(大堂式自动终端、自助发卡机、自助回单机、自助填单机、网银体验机等)的投放及对现有网点进行改造和功能完善,加快实现网点“智慧化”转型。二是加强移动支付建设。积极对接第三方支付系统平台,丰富银行卡线上支付渠道,实现消费购物、生活缴费、话费充值、微信转账等服务。着力打造“金农信e付”,让支付更简单。整合目前主流、尖端的移动支付技术,一码多用,让消费者通过微信、支付宝、社区e银行等扫码支付,实现资金的统一归结和结算,改善社区支付结算环境。 当好民生金融“先锋队”,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一是开展金融扶贫。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将金融扶贫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全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切实担当社会责任。通过“户贷户用”和“户贷企用,分贷统还”两种模式,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通过加大扶贫贷款的发放,做到对贫困群众应贷尽贷,以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早日脱贫。二是助力民生工程。聚焦助学、社保、医疗、救灾、公用事业等重点领域,发放生源地助学、创业担保等民生贷款,满足“双创”群体和其他特殊群体的金融需求。加强与财政、农业、林业、教育等单位的合作,做好惠农补贴的代理发放和公共服务工作。开展各类慈善基金会助学等公益活动。 当好金融消费者“守护人”,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公信力。一是实施绿色信贷。加大绿色信贷投放,致力打造农村绿色信贷主力银行;从投向、授信、产品、渠道、服务五个维度入手,提升绿色金融供给水平;加大对民生林业、绿色农业、乡村旅游、绿色城镇和节能减排、水土治理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助推普惠金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完善信用体系。深入推进信用工程,紧密对接市政府及人民银行信用建设要求,进一步夯实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加强征信宣传,培育信用意识,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对不讲信用甚至逃废债务的客户,实行失信惩戒,体现守信价值。三是强化宣传教育。依托普惠金融宣讲片、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进金融知识普及,深入开展“金融消费权益日”“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校园行”“金融知识进万家”“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提升公众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牢固树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畅通金融消?M争议解决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公众金融安全意识。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由董事长任组长,行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作为小组成员,负责全行普惠金融工作推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桐城农商银行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体验感和认同感。 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交流合作,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组织引导、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并主动作为的联动局面,增强普惠金融工作合力。 加强考核督导。建立健全普惠金融统计分析和考核评价体系,把普惠金融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考前指导、检查督导、考核通报,将评价结果与绩效薪酬、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挂钩,调动发展普惠金融的积极性。 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并举,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拓宽业务渠道、优化金融生态、拓展合作平台、塑造服务品牌,将普惠金融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普惠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秉持着一颗初心,桐城农商银行携手万千客户创造了今日的非凡成就。未来,还将始终忠实履行‘富民惠农,润泽万家’的企业使命,践行‘知心知意,知彰知微’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最具人文关怀的品质银行,以更加务实、发展、创新的精神续写辉煌的新篇章,绘就桐城经济腾飞的美丽画卷!”刘决琦董事长如是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