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8-4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2 研究概念与对象界定 | 第22-26页 |
1.2.1 研究概念 | 第22-26页 |
1.2.2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40页 |
1.3.1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研究与实践综述 | 第27-33页 |
1.3.2 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技术方法研究综述 | 第33-34页 |
1.3.3 社会网络研究现状 | 第34-39页 |
1.3.4 应急避难场所研究评述 | 第39-40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40-41页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41-46页 |
1.5.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41-4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43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43-46页 |
2 西南城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现状问题研究 | 第46-70页 |
2.1 西南城镇概况 | 第46-53页 |
2.1.1 西南城镇空间环境概况 | 第47-48页 |
2.1.2 西南城镇经济基础概况 | 第48-49页 |
2.1.3 西南城镇人口土地现状 | 第49-51页 |
2.1.4 西南城镇灾害概况 | 第51-53页 |
2.2 西南城镇应急避难规划建设问题 | 第53-57页 |
2.2.1 西南城镇应急避难现状 | 第53-56页 |
2.2.2 西南城镇应急避难场所存在问题 | 第56-57页 |
2.3 西南城镇应急避难场所网络构建整体思路 | 第57-58页 |
2.4 研究靶区调研分析 | 第58-70页 |
2.4.1 研究靶区基本情况概述 | 第59-60页 |
2.4.2 芦山县应急避难场所分布 | 第60-70页 |
3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场所网络模型构建 | 第70-92页 |
3.1 应急避难场所“2-模”网络语义模型 | 第70-73页 |
3.1.1“2-模”网络语义模型构建原理 | 第70-72页 |
3.1.2 应急避难场所“2-模”网络模型中的“点”和“线” | 第72-73页 |
3.2 调查收集与整理数据 | 第73-82页 |
3.2.1 数据收集 | 第73-75页 |
3.2.2 数据整理 | 第75-82页 |
3.3 网络模型构建 | 第82-92页 |
3.3.1 应急避难场所“2-模”数据转换 | 第83-87页 |
3.3.2 网络模型构建 | 第87-92页 |
4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场所网络结构分析 | 第92-150页 |
4.1 应急避难场所网络分析整体思路及框架 | 第92-93页 |
4.2 网络结构整体分析 | 第93-103页 |
4.2.1 网络整体完备度分析 | 第93-97页 |
4.2.2 网络层级的边关联度(Lambda集合) | 第97-103页 |
4.3 凝聚子群分析 | 第103-111页 |
4.4 网络个体特征分析 | 第111-147页 |
4.4.1 点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 | 第113-123页 |
4.4.2 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 | 第123-133页 |
4.4.3 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 | 第133-143页 |
4.4.4 切点——脆弱性分析 | 第143-147页 |
4.5 网络特征总结 | 第147-150页 |
5 芦山县城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策略及建议 | 第150-182页 |
5.1 网络结构层面 | 第150-172页 |
5.1.1 网络结构综合指标评价 | 第150-167页 |
5.1.2 提高网络稳定性 | 第167页 |
5.1.3 降低网络脆弱性 | 第167-169页 |
5.1.4 提高网络均衡性 | 第169-172页 |
5.2 物质形态规划层面 | 第172-182页 |
5.2.1 指导灾后重建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布局 | 第172-175页 |
5.2.2 指导灾后重建应急避难场所层级划分 | 第175-177页 |
5.2.3 指导灾后重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配置 | 第177-18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82-184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2页 |
6.2 主要研究创新点 | 第182-183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83-184页 |
致谢 | 第184-186页 |
参考文献 | 第186-192页 |
附录 1 | 第192-194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92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主要课题研究 | 第192页 |
C.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主要工程实践项目 | 第192-194页 |
附录 2 | 第194-212页 |
附表一:研究样本调研资料数据整理 | 第194-199页 |
附表二:研究样本“2-模”关系数据表 | 第199-206页 |
附表三:研究样本网络度数相对中心度 | 第206-2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