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一部分 应用LC-MS/MS建立同时测定生物样品中甲氨蝶呤和葛根素的分析方法 | 第20-3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1. 材料 | 第20页 |
1.1 药品与试剂 | 第20页 |
1.2 仪器 | 第20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0-24页 |
2.1 色谱条件 | 第21页 |
2.2 质谱条件 | 第21页 |
2.3 标准曲线和质控样品的制备 | 第21-22页 |
2.4 生物样品处理 | 第22页 |
2.5 方法学验证 | 第22-23页 |
2.6 生物样品适用性 | 第23页 |
2.7 药动学实验 | 第23-24页 |
结果 | 第24-30页 |
1.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24页 |
2.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4页 |
3. 方法学实验结果 | 第24-29页 |
3.1 专属性 | 第24-25页 |
3.2 线性和灵敏度 | 第25-27页 |
3.3 精密度和准确度 | 第27页 |
3.4 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 第27-28页 |
3.5 稳定性 | 第28-29页 |
4. 稀释尿液、细胞裂解液和肾组织匀浆液样品分析 | 第29-30页 |
5. 同时测定血浆中甲氨蝶呤和葛根素分析方法的应用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第二部分 葛根素影响甲氨蝶呤药代动力学的分子机制研究 | 第32-52页 |
引言 | 第32-3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3-37页 |
1. 材料 | 第33页 |
1.1 试剂 | 第33页 |
1.2 细胞培养 | 第33页 |
1.3 实验动物 | 第3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2.1 大鼠实验 | 第33-34页 |
2.2 In vitro大鼠翻转肠实验 | 第34页 |
2.3 大鼠肾切片实验 | 第34页 |
2.4 mock-/MDR1-MDCK细胞转运实验 | 第34-35页 |
2.5 In vitro转运体摄取实验 | 第35页 |
2.6 肾脏累积和损伤实验 | 第35-36页 |
2.7 组织学分析 | 第36页 |
2.8 样品预处理 | 第36页 |
2.9 质谱及色谱条件 | 第36页 |
2.10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2.11 统计学分析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8页 |
1. 葛根素影响甲氨蝶呤的大鼠体内药动学 | 第37-38页 |
2. 葛根素增强甲氨蝶呤的体外肠吸收 | 第38-40页 |
3. 葛根素通过P-gp影响甲氨蝶呤的肠道吸收 | 第40-42页 |
4. 葛根素对甲氨蝶呤肾脏排泄的影响 | 第42页 |
5. 葛根素抑制肾切片对甲氨蝶呤的摄取 | 第42-43页 |
6. 葛根素通过抑制OATs影响甲氨蝶呤的肾脏排泄 | 第43-46页 |
7. 葛根素对甲氨蝶呤引起的肾损伤的影响 | 第46-48页 |
讨论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三部分 葛根素对甲氨蝶诱导的肾损害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 第52-65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6页 |
1. 材料 | 第53页 |
1.1 试剂 | 第53页 |
1.2 实验动物 | 第5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3-56页 |
2.1 葛根素对甲氨蝶呤药动学的影响 | 第53-54页 |
2.2 葛根素对甲氨蝶呤诱导的大鼠肾损害的影响 | 第54页 |
2.3 real time RT-PCR实验 | 第54-55页 |
2.4 western blot实验 | 第55页 |
2.5 样品检测 | 第55-56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62页 |
1. 连续给予葛根素影响甲氨蝶呤的大鼠体内药动学 | 第56-57页 |
2. 葛根素连续给药后肾切片对底物药物的摄取增强 | 第57页 |
3. 根素和甲氨蝶呤对大鼠肾Oatl/3表达的影响 | 第57-58页 |
4. 葛根素对甲氨蝶呤诱导的大鼠肾损害的影响 | 第58-60页 |
5. 葛根素改善甲氨蝶呤诱导的Oatl/3下调 | 第60-61页 |
6. 葛根素改善甲氨蝶呤诱导的BCL6下调和PGE2上调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第四部分 葛根素抑制NF-κB通路逆转K562/ADR细胞多药耐药现象 | 第65-80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6-70页 |
1. 材料 | 第66页 |
1.1 试剂 | 第66页 |
1.2 细胞培养 | 第6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6-70页 |
2.1 细胞活性的测定 | 第66页 |
2.2 葛根素对阿霉素细胞内蓄积的影响 | 第66页 |
2.3 qRT-PCR实验 | 第66-68页 |
2.4 Western Blotting | 第68-69页 |
2.5 瞬时转染与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69页 |
2.6 分子对接 | 第69-70页 |
2.7 统计分析 | 第70页 |
结果 | 第70-76页 |
1. K562和K562/ADR细胞的特征 | 第70-71页 |
2. 葛根素的细胞毒性 | 第71-72页 |
3. 葛根素对K562/ADR细胞毒性的影响 | 第72-73页 |
4. 葛根素对阿霉素细胞内积累的影响 | 第73页 |
5. 葛根素对K562/ADR细胞MDR1/P-gp表达量的影响 | 第73-74页 |
6. 葛根素抑制NF-κB通路活性下调MDR1蛋白表达 | 第74-76页 |
7. 葛根素与IκB-β的结合模式 | 第76页 |
讨论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综述 | 第89-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32页 |
参加学会及得奖情况 | 第132-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