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复杂预应力体系梁式结构有效预应力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7-37页 | ·引言 | 第17-18页 | ·预应力技术特点及发展 | 第17页 |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面临的问题 | 第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6页 |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病害 | 第18-20页 | ·病害成因分析 | 第20-21页 | ·混凝土桥梁预应力筋缺损状况 | 第21-24页 | ·论文研究的特点 | 第24-26页 | ·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26-34页 | ·预应力检测技术及设备 | 第26-30页 | ·有效预应力检测理论研究 | 第30-32页 | ·基于有效预应力测试的结构性能评估研究 | 第32-33页 | ·有效预应力相关研究评述 | 第33-34页 |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第34-3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6-37页 | 第2章 复杂体系有效预应力的模拟及预测方法 | 第37-74页 | ·概述 | 第37页 | ·有效预应力相关理论剖析 | 第37-46页 | ·预应力损失规范值分析 | 第38-42页 | ·摩阻相关损失参数分析 | 第42-44页 | ·简化分析推论 | 第44-46页 | ·有效预应力预测模型 | 第46-51页 | ·基于界限波动率的测试钢束分类 | 第46-49页 | ·钢束有效预应力预测模型 | 第49-51页 | ·截面内有效预应力预测方法 | 第51-59页 | ·变量约定 | 第51-52页 | ·钢束间有效预应力关系 | 第52-53页 | ·反摩阻损失简化分析 | 第53-55页 | ·对称束间预测模型 | 第55-58页 | ·非对称束间预测模型 | 第58-59页 | ·波动束有效预应力沿程分布预测方法 | 第59-69页 | ·管道综合影响系数 | 第59-61页 | ·拟摩阻损失函数算法 | 第61-64页 | ·等效参数求解程序 | 第64-66页 | ·模拟方法 | 第66页 | ·方法闭合性验证 | 第66-69页 | ·平缓束有效预应力沿程分布预测方法 | 第69-73页 | ·分布模式判别 | 第69-71页 | ·模拟方法 | 第71-72页 | ·方法闭合性验证 | 第72-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3章 关键截面有效预应力衰减程度整体评价方法 | 第74-94页 | ·概述 | 第74页 | ·考虑时变效应的实用截面分析方法 | 第74-83页 | ·截面分析假定 | 第74-75页 | ·初始状态分析 | 第75-77页 | ·截面上自由应变分析 | 第77-80页 | ·截面平衡方程 | 第80-83页 | ·截面分析方法的特点 | 第83页 | ·基于预应力测值的截面应力合效应 | 第83-86页 | ·钢束应力测值分析及预测 | 第84-85页 | ·基于预应力测值的应力合效应解析 | 第85-86页 | ·基于截面释放应力测值的应力合效应 | 第86-88页 | ·检测状态下应力释放值 | 第86-87页 | ·基于截面释放应力测值的应力合效应解析 | 第87-88页 | ·整体评价指标体系 | 第88-93页 | ·基于有效预应力储备度的评价标度 | 第88-92页 | ·基于储备度衰减率的评价标度 | 第92页 | ·基于名义裂缝宽度的评价标度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4页 | 第4章 钢束有效预应力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 第94-121页 | ·概述 | 第94页 | ·预应力钢索张力测试仪研制 | 第94-98页 | ·张力仪的研制背景 | 第94-95页 | ·钢索张力测试仪简介 | 第95-97页 | ·仪器操作规程 | 第97-98页 | ·检测技术试验研究 | 第98-103页 | ·试验目的及分类 | 第98页 | ·试验环境 | 第98页 | ·设备选型 | 第98-99页 | ·试验机制 | 第99-103页 | ·静力参数静载检测法(SPLM) | 第103-111页 | ·基于静力特性参数的基本测试原理 | 第103-105页 | ·试验实施 | 第105-106页 | ·试验成果 | 第106-107页 | ·测试误差分析及对策 | 第107-10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08-109页 | ·推荐修正公式 | 第109-111页 | ·模态参数动测法(MPIM) | 第111-120页 | ·基于动力特性参数的基本测试原理 | 第111-113页 | ·减小误差影响的措施 | 第113-114页 | ·主要试验内容 | 第114-11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6-118页 | ·推荐修正公式 | 第118-120页 |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5章 大比例模型梁试验研究 | 第121-137页 | ·概述 | 第121页 | ·试验目标 | 第121-122页 | ·模型梁概况 | 第122-125页 | ·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122-124页 | ·模型材料性质 | 第124-125页 | ·试验实施 | 第125页 | ·试验方案 | 第125页 | ·试验实施 | 第125页 | ·主要试验成果分析 | 第125-136页 | ·静力参数静载检测方法验证 | 第126-129页 | ·模态参数动测方法验证 | 第129-132页 | ·有效预应力规律分析 | 第132-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6章 有效预应力衰减预测方法实桥应用及仿真分析 | 第137-149页 | ·概述 | 第137页 | ·实桥检测应用 | 第137-142页 | ·桥梁测试概况 | 第137-139页 | ·测试结果分析 | 第139-142页 | ·数值仿真分析 | 第142-146页 | ·基本概况 | 第142-143页 | ·钢束有效预应力沿程分布模拟 | 第143-145页 | ·有效预应力衰减工况下结构仿真 | 第145-146页 | ·有效预应力衰减程度整体评价实例应用 | 第146-148页 | ·控制截面预应力合力效应 | 第146-147页 | ·主控截面有效预应力衰减程度整体评价 | 第147-148页 | ·小结 | 第148-149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149-152页 | 结论 | 第149-151页 | 展望 | 第151-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61页 | 附录一:静力法基础试验数据 | 第161-162页 | 附录二:动力法基础试验数据 | 第162-168页 | 附录三:大比例模型梁试验数据 | 第168-17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项目 | 第171-173页 | 致谢 | 第173页 |
|
|
|
|
论文编号BS746485,这篇论文共173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60.55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86.5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