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1.1.1 主要菌株及其培养 | 第24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1.1.3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配制 | 第24-25页 |
1.1.4 实验动物 | 第25页 |
1.1.5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6-39页 |
1.2.1 AI-2 受体蛋白与AI-2 的活性结合方法建立及验证 | 第26-32页 |
1.2.2 运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AI-2 对APEC蛋白表达的调控 | 第32-35页 |
1.2.3 APEC中AI-2 调控基因的筛选、缺失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35-3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9-58页 |
2.1 AI-2 受体蛋白与AI-2 的活性结合方法建立及验证 | 第39-47页 |
2.1.1 大肠杆菌BL21(DE3)ΔluxS缺失株的构建及LsrB蛋白的表达 | 第39-43页 |
2.1.2 LsrB重组蛋白与AI-2 结合的活性验证 | 第43-47页 |
2.2 运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AI-2 对APEC蛋白表达的调控 | 第47-52页 |
2.2.1 APEC内化外源性AI-2 的动力学研究 | 第47页 |
2.2.2 AI-2 对APEC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47-49页 |
2.2.3 运用蛋白质组学测定APEC DE17摄取AI-2 后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49-52页 |
2.3 AI-2 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52-58页 |
2.3.1 AI-2 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 第52-55页 |
2.3.2 3630、tufB、phoH、kgtP和yjaE缺失对外源AI-2 内化的影响 | 第55-56页 |
2.3.3 3630、tufB、phoH、kgtP和yjaE缺失株LD_(50)测定 | 第56-58页 |
3 讨论 | 第58-62页 |
3.1 AI-2 受体蛋白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 | 第58-59页 |
3.2 运用蛋白组学技术研究AI-2 对APEC蛋白表达的调控 | 第59-60页 |
3.3 AI-2 调控靶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第60-62页 |
4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
附作者在读研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