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学科背景下我国大学学科文化建设研究--以山东某高校为例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3页 | (一)学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学科声誉 | 第10-11页 | (二)学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学科“贡献度” | 第11-12页 | (三)学科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科竞争力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7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学科文化的内涵 | 第20-25页 | 一、何谓学科文化 | 第20页 | 二、学科文化的结构 | 第20-21页 | 三、学科文化的功能 | 第21-25页 | (一)育人功能 | 第22页 | (二)凝聚功能 | 第22-23页 | (三)辐射功能 | 第23-24页 | (四)分界功能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当前学科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 第25-39页 | 一、物质层面 | 第25-27页 | (一)硬件设施的滞后性 | 第25-26页 | (二)数据库过于薄弱 | 第26-27页 | 二、制度层面 | 第27-30页 | (一)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合理 | 第27-29页 | (二)职称评定制度下的教学与科研的失衡 | 第29-30页 | 三、行为层面 | 第30-35页 | (一)学科之间的文化屏障 | 第30-32页 | (二)“双一流”背景下教师压力加重 | 第32-34页 |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缺失 | 第34-35页 | 四、精神层面 | 第35-39页 | (一)学科团队凝聚力不足 | 第36-37页 | (二)教师缺乏学科归属感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一流学科背景下学科文化建设的路径 | 第39-52页 | 一、学科物质文化建设 | 第39-41页 | (一)改善学科硬件设施 | 第39-40页 | (二)更新整合数据库 | 第40页 | (三)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 | 第40-41页 | 二、学科制度文化建设 | 第41-44页 | (一)重视论文质量,改善学术评价制度 | 第41-42页 | (二)平衡教学与科研,合理设计职称评定制度 | 第42-43页 | (三)“一流学科”评估制度应重视学科声誉 | 第43-44页 | 三、学科行为文化建设 | 第44-49页 | (一)打破学科文化屏障促进跨学科交流合作 | 第44-46页 | (二)缓解教师压力,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 第46-48页 | (三)营造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 | 第48-49页 | 四、学科精神文化建设 | 第49-52页 | (一)加强学科团队凝聚力打造一流学科团队 | 第49-51页 | (二)以人本管理提升教师学科归属感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