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平心学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研究 |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13-33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13-18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8-20页 | 三、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20-2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五、概念界定 | 第28-30页 |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30-33页 | 第一章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条件 | 第33-55页 | 第一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社会条件 | 第33-39页 | 一、思想解放潮流的激荡 | 第33-35页 | 二、上海大学的学术熏陶 | 第35-37页 | 三、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内政治形势 | 第37-39页 | 第二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学术条件 | 第39-46页 | 一、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的成立 | 第39-41页 | 二、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 | 第41-44页 |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的开展 | 第44-46页 | 第三节 李平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主观条件 | 第46-55页 | 一、良好的自身素质 | 第46-51页 | 二、革命的实践活动 | 第51-55页 | 第二章 李平心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 | 第55-88页 | 第一节 李平心社会学研究中的概念及方法论 | 第55-70页 | 一、李平心对社会的定义 | 第55-58页 | 二、李平心对社会学的定义 | 第58-61页 | 三、李平心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 | 第61-70页 | 第二节 李平心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 | 第70-83页 | 一、将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引入社会学研究 | 第70-73页 | 二、初步探索了社会运行的规律 | 第73-79页 | 三、注重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 | 第79-83页 | 第三节 李平心社会学研究的显著特征 | 第83-88页 | 一、鲜明的批判性色彩 | 第83-84页 | 二、强烈的现实感 | 第84-86页 | 三、研究的系统性 | 第86-88页 | 第三章 李平心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深化 | 第88-124页 | 第一节 李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建树 | 第88-105页 | 一、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的探讨 | 第88-91页 | 二、提出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方法 | 第91-97页 | 三、颂扬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 第97-100页 | 四、注重对近代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 第100-105页 | 第二节 李平心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特点 | 第105-114页 | 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 | 第106-108页 | 二、以阶级斗争理论分析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 | 第108-110页 | 三、强调历史研究的经世致用功能 | 第110-113页 | 四、将近代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演变的过程之中 | 第113-114页 | 第三节 李平心与中国近代史的解释体系 | 第114-124页 | 一、“革命史范式”的酝酿与初创 | 第115-119页 | 二、李平心构建“革命史范式”的努力 | 第119-124页 | 第四章 李平心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 | 第124-159页 | 第一节 李平心探索生产力理论的依据 | 第124-135页 | 一、理论基础 | 第124-130页 | 二、国情依据 | 第130-135页 | 第二节 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35-151页 | 一、对生产力相关概念的马克思主义阐释 | 第135-142页 | 二、首次提出和使用了“生产力系统”的观点 | 第142-144页 | 三、将生产力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144-148页 | 四、对生产力的运动形式和规律作了创造性诠释 | 第148-151页 | 第三节 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局限 | 第151-159页 | 一、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151-156页 | 二、李平心生产力思想的历史局限 | 第156-159页 | 第五章 李平心学术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与启示 | 第159-183页 | 第一节 李平心学术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贡献 | 第159-170页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性与学术性的统一 | 第159-162页 | 二、彰显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文化性内涵 | 第162-164页 |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本土化资源的建设 | 第164-167页 | 四、为革命和建设提供有力的学术论证 | 第167-170页 | 第二节 李平心学术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理论特质 | 第170-177页 |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核心话语 | 第170-172页 | 二、以关注社会现实为目标的时代话语 | 第172-174页 | 三、以与时偕行为导向的动态话语 | 第174-176页 | 四、以学科融合为特点的结合话语 | 第176-177页 | 第三节 李平心探索马克思主义学术中国化的重要启示 | 第177-183页 | 一、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第177-179页 | 二、学术研究必须同错误思潮作斗争 | 第179-181页 | 三、学术研究必须坚持人民本位的原则 | 第181-183页 | 结语 | 第183-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205页 | 著作图书类 | 第192-199页 | 学术期刊类 | 第199-205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205-206页 | 后记 | 第206页 |
|
|
|
|
论文编号BS2597587,这篇论文共206页 会员购买按0.35元/页下载,共需支付72.1元。 直接购买按0.5元/页下载,共需要支付103元 。 |
|
|
我还不是会员,注册会员!
会员下载更优惠!充值送钱! |
我只需要这篇,无需注册!
直接网上支付,方便快捷! |
|
|
|
版权申明:本目录由www.jylw.com网站制作,本站并未收录原文,如果您是作者,需要删除本篇论文目录请通过QQ或其它联系方式告知我们,我们承诺24小时内删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