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9-2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9-21页 |
1.2 各章内容概况 | 第21-2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6-5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6-30页 |
2.1.1 角色游戏 | 第26-29页 |
2.1.2 互动语言 | 第29-30页 |
2.2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语言特点研究综述 | 第30-38页 |
2.2.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的类型 | 第30-34页 |
2.2.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的内容 | 第34-35页 |
2.2.3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的结构 | 第35-38页 |
2.3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语言交流互动研究综述 | 第38-44页 |
2.3.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的交流功能 | 第39-40页 |
2.3.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的交流策略 | 第40-42页 |
2.3.3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语用交流行为 | 第42-44页 |
2.4 角色游戏与儿童语言发展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44-55页 |
2.4.1 角色游戏为儿童语言的发展提供有利情境 | 第45-48页 |
2.4.2 角色游戏的水平受到语言能力发展的制约 | 第48-51页 |
2.4.3 角色游戏与儿童语言交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51-55页 |
2.5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同伴互动语言研究综述的启示 | 第55-58页 |
2.5.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互动语言的研究期待整合式的研究视角 | 第55-56页 |
2.5.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互动语言的研究期待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59-78页 |
3.1 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 第59-66页 |
3.1.1 版块一: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同伴互动语言内容 | 第59-61页 |
3.1.2 版块二: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同伴互动语言行为 | 第61-64页 |
3.1.3 版块三: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同伴互动语言模式 | 第64-66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66页 |
3.3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66-70页 |
3.3.1 语料分析法 | 第66-70页 |
3.3.2 访谈法 | 第70页 |
3.4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70-76页 |
3.4.1 语料编码方法 | 第71-75页 |
3.4.2 语料编码计算命令 | 第75-76页 |
3.5 研究的伦理规范 | 第76-78页 |
3.5.1 尊重研究对象意愿 | 第76-77页 |
3.5.2 保护研究对象权益 | 第77页 |
3.5.3 保证研究对象受益 | 第77-78页 |
第四章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同伴互动语言内容 | 第78-119页 |
4.1 研究一: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象征性语言 | 第78-91页 |
4.1.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的总体分类 | 第79-81页 |
4.1.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象征性语言的分类 | 第81-83页 |
4.1.3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象征性语言的内容 | 第83-87页 |
4.1.4 不同类型象征性语言的具体内容 | 第87-90页 |
4.1.5 研究一的主要结论 | 第90-91页 |
4.2 研究二: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非象征性语言和其它语言 | 第91-98页 |
4.2.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非象征性语言具体内容 | 第91-95页 |
4.2.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其它语言具体内容 | 第95-97页 |
4.2.3 研究二的主要结论 | 第97-98页 |
4.3 研究三: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同伴互动语言内容的质化分析 | 第98-116页 |
4.3.1 各年龄儿童角色游戏主题开展现状 | 第99-101页 |
4.3.2 各年龄儿童”小医院”主题开展的语料分析 | 第101-115页 |
4.3.3 研究三的主要结论 | 第115-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五章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同伴互动语言行为 | 第119-164页 |
5.1 研究四: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语言交流目的 | 第119-123页 |
5.1.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交流目的的发展现状 | 第119-121页 |
5.1.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语言交流目的与内容象征性之间的关系 | 第121-123页 |
5.1.3 研究四的主要结论 | 第123页 |
5.2 研究五: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语用交流行为 | 第123-145页 |
5.2.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言语倾向的发展现状 | 第124-130页 |
5.2.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言语行动的发展现状 | 第130-137页 |
5.2.3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言语变通的发展现状 | 第137-142页 |
5.2.4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的语用交流行为与语言内容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 第142-144页 |
5.2.5 研究五的主要结论 | 第144-145页 |
5.3 研究六: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同伴互动语言行为的质化分析 | 第145-162页 |
5.3.1 4岁儿童借用重复性话语解决同伴冲突 | 第146-149页 |
5.3.2 5岁儿童运用强势宣告解决同伴冲突 | 第149-154页 |
5.3.3 6岁儿童巧用辩论、迂回解决同伴冲突 | 第154-162页 |
5.3.4 研究六的主要结论 | 第162页 |
本章小结 | 第162-164页 |
第六章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儿童同伴互动语言模式 | 第164-230页 |
6.1 研究七: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与互动语言的关系 | 第164-178页 |
6.1.1 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语言发展水平现状 | 第165-175页 |
6.1.2 角色游戏中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与互动语言内容的关系 | 第175-176页 |
6.1.3 角色游戏中儿童语言发展水平与互动语言行为的关系 | 第176-178页 |
6.1.4 研究七的主要结论 | 第178页 |
6.2 研究八: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互动语言特征的聚类分析 | 第178-187页 |
6.2.1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互动语言类型的特征分析 | 第178-184页 |
6.2.2 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互动语言类型的总体分布 | 第184-186页 |
6.2.3 研究八的主要结论 | 第186-187页 |
6.3 研究九:角色游戏情境中儿童同伴互动语言模式的质化分析 | 第187-227页 |
6.3.1 “领导者”类型儿童的语言特点 | 第187-202页 |
6.3.2 “主动参与者”类型儿童的语言特点 | 第202-208页 |
6.3.3 “被动参与者”类型儿童的语言特点 | 第208-219页 |
6.3.4 “游离者”类型儿童的语言特点 | 第219-226页 |
6.3.5 研究九的主要结论 | 第226-2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27-230页 |
第七章 讨论与建议 | 第230-259页 |
7.1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互动语言,展现了以认知为基础的游戏发展过程 | 第230-243页 |
7.1.1 同伴互动语言反映了儿童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 | 第230-232页 |
7.1.2 同伴互动语言展现了儿童角色游戏的基本框架 | 第232-237页 |
7.1.3 同伴互动语言折射了多元立体化儿童游戏文化的构建过程 | 第237-238页 |
7.1.4 教育建议 | 第238-243页 |
7.2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互动语言,凸显了以儿童为主体的交流情境优势 | 第243-249页 |
7.2.1 角色游戏情境为儿童同伴交流提供了丰富的想象情境 | 第243-244页 |
7.2.2 角色游戏情境为儿童创设了表达自我的交流平台 | 第244-246页 |
7.2.3 同伴冲突为儿童提供了练习语言的最佳时机 | 第246-247页 |
7.2.4 教育建议 | 第247-249页 |
7.3 角色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互动语言,揭示了以互动为核心的游戏与语言相互影响过程 | 第249-257页 |
7.3.1 儿童游戏与语言能力的同步发展在学前阶段仍然持续存在 | 第249-251页 |
7.3.2 互动质量是游戏与语言相互影响的核心要素 | 第251-253页 |
7.3.3 儿童的同伴互动语言特征可能受家庭环境影响较大 | 第253页 |
7.3.4 教育建议 | 第253-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257-259页 |
第八章 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259-263页 |
8.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59-260页 |
8.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60-261页 |
8.3 研究的展望 | 第261-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80页 |
附录1:被试家长知情同意书 | 第280-282页 |
附录2:汉语语词界定标准 | 第282-283页 |
附录3:游戏语言内容编码类型(%PLA) | 第283-285页 |
附录4:交流目的、倾向与形式编码类型(%SPA) | 第285-289页 |
附录5:关于角色游戏区角活动开展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 第289-29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91-292页 |
后记 | 第292-293页 |